隨後的幾天,於茂眉發現漲價的不僅是食用油,豬肉、大米、蔬菜甚至海產品的價格都上漲了。「許多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下子都貴了很多。」
中國的物價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下跌的局面,但最近卻出現逆轉的勢頭,通貨膨脹正成為中國經濟必須面對的新問題。在今年前9個月,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上漲0.7%,許多經濟學家預計,明年的CPI增幅將突破1%。比起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近25%的通貨膨脹率以及其它國家目前的通貨膨脹水平,這個幅度並不算大。但這是中國1997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物價顯著上升的趨勢,快速增長的經濟使國內需求達到了近十年來的高峰。
造成物價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經濟快速增長以及各行業加大投資刺激了市場對鋼鐵、水泥、橡膠等原材料的需求;剛剛出現的農業供應瓶頸則抬高了穀物等農產品的價格。
另外,經濟學家們認為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那就是中國經濟體系中的貨幣供應量陡然激增。今年迄今為止,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增長了20%以上。貨幣供應量增長意味著可供支出的資金增加,這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因素。最近出現的物價上漲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標誌著通貨膨脹的捲土重來。過去5年中,從大米、水果到彩電、手機等主要商品供過於求,政府還實行信貸緊縮措施,共同導致了中國物價水平持續下滑,通貨緊縮局面隨之產生。
前些年的物價下滑使中國的消費者獲益匪淺,而物美價廉的中國出口產品也讓外國消費者得到了實惠。然而,在物價下降的同時,對全球通貨緊縮的擔憂也油然而生。隨著中國的出口商品逐漸滲透至全球市場,不少人擔心中國可能會將通貨緊縮的種子散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並使一些國家的通貨緊縮問題進一步惡化。
如今,類似的擔憂已經不值一提。
中國的通貨膨脹究竟會演變到何種程度,對目前困擾全球金融市場的一大懸疑--中國是否會重估人民幣,可以說不無啟示。美國政府官員一直向北京方面施壓,要求中國允許人民幣升值,這將降低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使美國等其它製造業大國受益。但中國態度始終如一,對類似的要求一概回絕。
但如果中國的物價持續攀升,這個問題很可能被重新提上日程。長期的通貨膨脹將最終削弱人民幣的購買力,提高中國生產商的成本,最終降低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它還會刺激對原材料和其它相對低廉的進口產品的需求,從而縮小中國的貿易順差。而中國進口的增加可能有助於平息外界對其不公平貿易政策的指責。
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袁剛明說,通貨膨脹將是緩和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儘管如此,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對外國商品的需求加大並不能真正緩解海外成品生產商的壓力,尤其是那些同中國直接競爭的成品生產商,如美國的紡織品生產商。因為許多中國企業很可能採用它們屢試不爽的方式來生產出口產品--那就是憑藉該國大量的低成本勞動力,壓低產品價格。
目前還不能預測這種通貨膨脹趨勢將在中國持續多久。雖然中國大型城市的個人收入快速增長(今年迄今為止增幅約為9%),但許多其它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個人收入增長仍然緩慢。收入增長的這種不平衡現象將繼續對消費造成影響,中國過去5年的年消費增長率一直保持在8%左右。
袁剛明等經濟學家認為,目前為止,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主要來自對投入工廠、道路和其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原材料和其它商品的龐大需求。今年迄今為止,這些基礎項目投資在中國整體經濟增長中佔42%。而9月份銀行信貸也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3%。基礎項目投資和銀行貸款的激增引發了對中國經濟增長過熱的擔憂,中國央行因此正展開新一輪討論,以考慮是否通過上調利率來為經濟降溫。
美林(Merrill Lynch)經濟學家蒂莫希.邦德(Timothy Bond)今年早些時候在一份報告中稱,如果利率最終被上調,且對原材料的需求明年也放緩,那麼中國可能又會面對產能過剩的老問題。這意味著物價很可能迅速回落,就像當初迅速攀升那樣。
儘管如此,大多數跡象顯示,中國現在已經步入了新的經濟疆域,在這裡,價格壓力明顯是向上的,而不是向下。強化這一變化反映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尤其是總理溫家寶)對通貨膨脹問題的不同看法。溫家寶似乎認為通貨膨脹對中國來說不是一件壞事,這與前任總理朱鎔基的觀點大相逕庭。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袁剛明說,中國政府現在願意接受每年2%-3%的通貨膨脹幅度。
一些外國公司表示,他們從中看到了提高產品價格的良機。瑞士農業化學品生產巨頭Syngenta AG最近開始上調面向中國菜農銷售的農作物防護化學製劑的價格。這些菜農種植的蔬菜專供出口。該公司駐上海的管理人士卡爾.加特布羅德(Karl Gutbrod)說,之所以提價,是因為這些菜農看重的是農業化學製劑的質量。敦豪環球速遞(DHL Worldwide Express Inc.)地區首席執行長約翰.穆倫(John Mullen)也英雄所見略同:「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價格下降的趨勢。」
經濟學家表示,與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經濟體系要想完全消化通貨膨脹的影響需要更長的時間,有時甚至要一年半的時間。如此推算,目前的通貨膨脹數據實際上反映的是2002年年初的物價上漲壓力。可想而知,如果未來幾個月通貨膨脹率進一步攀升,北京方面可能將不得不迅速緊縮信貸。這將影響到就業的增長,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是中國政府的一項首要任務。
不僅如此,中國物價上漲的壓力可能超出政府的預期水平。雖然電視機和行動電話等製成品的價格仍在下降,但醫療、教育等服務行業的價格則迅速上漲。現在,連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農產品價格也開始不斷攀升。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最主要的農產品--穀物的價格一直面臨嚴重的下跌壓力,因為中國每年生產的穀物都消耗不掉。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很可能正處於穀物短缺的邊緣。同其它行業一樣,這種供應短缺的趨勢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
本文開頭提到的退休工人於茂眉已經感到了這種壓力。他說,即便在物價下降的時候,每個月剛過100美元的退休金也只夠勉強餬口。現在,隨著食品和醫療費用的上漲,他感到非常焦慮。「日子越來越難過了,」他說,「物價上漲對退休工人可是個巨大的包袱。」
《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