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國總理稱得上位高權重,不講威風排場,不去三峽遊山玩水,反而出乎地方官員(有重慶市委書記黃鎮東作陪)意料隨心所欲地走訪三峽庫區深處一小小村落,不僅對拘謹不安的山村農民噓寒問暖,還堅持要把一隻粗糙污黑的農婦之手握在自己的掌心,不僅將一普通村婦的抱怨牽掛於心,還真地雷厲風行地為她討回了兩千多元的血汗錢。
這位熊姓農婦是幸運的,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一國的總理不期而至,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她一年來為之傷心費神的難題。也許更讓她想不到的是幾天後居然上了中央電視臺,向全國人民講她親身經歷的故事。重慶晨報也追蹤報導說,同村另外九位民工的問題也得到解決,三萬八千多元已經送到村民手中。但在為熊姓農婦和她的鄉親感到高興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雲陽縣其它的村莊的移民呢?受三峽大壩影響的區縣有二十,村鎮一千多,成千上萬的移民作為民工不僅參與了各種庫區建設項目,他們也有很多人外出打工,如果遇到同樣的麻煩是不是也該找總理?
在當前中國,不僅三峽移民被拖欠勞動所得,太多進城打工的農民兄弟有此同樣遭遇。為要回血汗錢,他們不知忍受了多少屈辱,無奈之下與情急之中,往往只能拿自己的性命當賭注,高樓的屋頂和吊車的臂膀往往成了他們演示人生悲劇的首選。他們也是共和國的公民,總理也不該厚此薄彼吧?
熊姓農婦談話中的另一個問題不知總理是否有所覺察,她說現在農民的主要收入靠的是外出打工。目前三峽在大興土木,有新城新鎮要建,有道路橋樑要修,有庫岸防護工程要做。那麼這些工程完成以後怎麼辦?新華網的報導中說,溫總理強調要發展庫區經濟,為移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不知道溫總理是不是有感而發?
正好本刊剛剛收到一封發自雲陽縣高陽鎮的求救信,該信本來就題為「八百高陽三峽移民給總理求救信」(全信內容另發)。也許他們覺得將此信呈給總理本人有困難於是就轉而送給我們。從該信反映的情況來看,三峽庫區移民還不僅僅只有拖欠民工血汗錢(在這兒用「工資」一詞好像並不是很準確,「薪水」也不合適,還是血汗錢最生動)的問題,還有貪污,挪用,假移民,禁止移民自主遷移,強行撤毀農民房子後又不給搬遷費,致使有些移民已經到了無處安身,無地可種,無法生存的艱難境地。
既然敬愛的溫總理如此關心百姓,體恤民情,何不在三峽庫區多呆幾天,去雲陽的高陽鎮看看呢?從地理位置看,高陽雖然不在萬州至雲陽新城的主道上,但距離新縣城及總理剛剛訪問過的人和鎮都只在二十公里左右。
可能有人說,總理日理萬機,如此繁忙,其行程都排得滿滿的,那有多餘時間可供支出?
也可能有人說,高陽那地方的人以刁民著稱,歷來就和官府過不去,總喜歡和大小官員「胡攪蠻纏」。二十多年前幾百飽受小江水庫之害的群眾不僅跑到小江電站吃饅頭打架砸食堂,還把萬州行署官員的小包車掀翻在地,弄得平時威風八面的廳級官員好不狼狽。近幾年受三峽大壩影響的移民接二連三不屈不撓地上京告狀,弄得國務院信訪辦的工作人員一聽到高陽或雲陽兩個字就頭皮發麻。如果總理去那鬼地方訪貧問苦,是不是有太多危險?
假如溫總理堅持要去,地方官員也會想方設法勸說總理別冒風險。本來我們可以想到,全程陪同總理訪問三峽的重慶市高官不會對追回血汗錢的事覺得很光彩或是很舒坦,如果再捅出個高陽移民的馬蜂窩,那地方官員的臉上可就要挂不住了。
如果去雲陽的高陽不安全也不方便,勞您大駕能否去巫山的青石村看看,那裡的幹部貪了大量移民款然後在巫山縣城為自己修了豪華大屋。而主持正義的村長則慘遭腐敗官員指使的黑社會殺害(1)。如您覺得太恐怖太血腥就不去巫山,到巫山下游的巴東看看也行,上月您主持會議決定本月底將水庫的水位再提高4米使不少沿岸居民措手不及。比如村民任毛毛表示他堅決不搬。他抱怨說移民款都被當官的折騰得差不多了。也許您去正是時候,也會有點兒辦法解決他們的問題。再說,這個村子的村民已經準備好了申訴信可不知道該交給誰。您去了正合適。
我建議溫總理在三峽庫區多呆幾天,您太忙可能也沒有時間到大小三峽去遊覽賞心,但還是得去看看水庫,聽中央臺的記者本月二十五日說長江在蓄水後變得清澈了(2)。原來說「聖人出,黃河清」,毛爺爺他老人家修好三門峽大壩後也有記者寫大塊文章說黃河清了,全國人民無不歡欣鼓舞。可事到如今黃河還是黃河,今年渭河大水幾百萬人成災民損失40多億,還是三門峽惹的禍(3)。現在「聖人」雖然已經乘鶴西去,長江真的變清了?
溫總理您自己也是工程師,應該知道這麼個基本常識:雖然加大上游水土保持及污染控制有利於長江變清,而單單修建大壩水庫顯然是做不到的。長江水十月下旬比六七月更清主要因為前者已屬枯水季節而後者為汛期。洪水時因含沙量大而黃枯水時含沙量少而變綠並非僅僅長江如此,中外河流無不如此;而長江自己也不是2003年才如此,而是年年如此。沒有詳細且可靠的觀測資料進行分析,沒有多年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僅靠年內汛期與非汛期比較而輕鬆得出長江在蓄水後變清的結論顯然失之草率,不僅有點譁眾取寵之嫌,還有點兒弄巧成拙之誤。
我勸溫總理在三峽庫區多呆幾天,有空也多來三峽轉轉,最好還寫點日記什麼的,日後也便於整理成「三峽日記」之類發表。雖然稿費不多,但仍然可以說明您在發揮余熱,也便於您不在傳媒上頻頻露臉時,讓人們感覺您雖人不在位,但魅力不減且影響力尤存,當您快被人忘記的時候,讓您的「三峽日記」使中國人民還能記起您。
(1)英國4頻道電視臺記者英.威廉姆斯的採訪報導: http://www.threegorgesprobe.org/gb/index.cfm?DSP=content&ContentID=8634
(2)請見本刊從長江水利網轉載的簡短新聞:http://www.threegorgesprobe.org/gb/index.cfm?DSP=content&ContentID=8696
(3)當年毛主席聽說三門峽水庫建成後因泥沙淤積抬高上游洪水位並直接威脅到西安就曾說;「不行就炸了算了」。後來雖然沒有炸但花費巨資改建兩次。最近專家說應該讓三門峽全年敞泄以便降低潼關水位,減輕渭河淤積。這麼做的結果意味著三門峽大壩成了名副其實的聾子耳朵,請參看華商報的報導:
http://www.threegorgesprobe.org/gb/index.cfm?DSP=content&ContentID=8654
《三峽探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