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發現舍利石函密嵌石塔塔基
到華林寺,一進門便可看到一座七層白石塔,這便是當年供奉佛舍利的舍利塔了。塔用肇慶星岩白玉石砌成,高7米,外觀6面7層,每級乃至每一石塊均以青鉛粘連。整座塔結構堅固,造型典雅,玲瓏剔透,而且每級每面皆刻有精緻的花紋,堪稱彫刻和建築藝術的精品。
此塔最初建於華林寺內的舍利殿內,民國13年(1924年)市政當局將寺產充公拍賣時,舍利殿被拆建為華林街,舍利塔雖得以倖存,但已經孤身禿露於華林街中心,遭受風吹雨淋。建國後,由於石塔擋路,有關方面決定將其拆卸移至解放北路的蘭圃內。
據廣州市文管會的發掘記錄記載,1965年3月底,工程開始施工,白塔被從上到下逐層卸下。3月30日,就在拆卸塔基的時候,奇蹟出現了---在塔基中心1米深處掘出一個石函,石函中竟是22粒釋迦牟尼真身舍利!
佛舍利發現後,交由市宗教事務處保存處理,不久又移交廣州市園林局保存。華林寺重新開放後,經多方努力,石塔於1994年12月10日請回寺內,舍利子也於1996年7月由園林局歸還華林寺。
權威認定趙樸初鑑定確係釋伽牟尼舍利
現在我國藏有佛骨、佛牙的包括陝西法門寺、北京靈光寺、浙江的阿育王寺、香港的蓮花禪寺,以及首都博物館等。記者10月11日採訪了中國佛教研究所副所長田東輝,他認為,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留世的本來就不多,佛教傳入中國2000多年,其中也出現過很多的「佛牙」、「佛舍利」,真偽都有,許多專家就此做過論證。對於這批舍利的認定,應該以華林寺所藏的資料為準。
在出土的銅盒上,有一段珍貴的銘文:「大清康熙辛巳孟秋華林寺住持沙門元海敬合,緇素捐資建白石浮圖,奉安釋伽如來真身舍利二十二顆。其中央蓮花所藏一顆,的系金輪峰分出。余十蓮花環貯,其來出棲賢居多,然瑩潔相類,知俱如來舍利無疑。後世倘啟函,當尊重,幸毋褻慢,慎之。」由此看來,盒中所藏的當是釋迦牟尼真身舍利。
來歷未明「文革」期間曾遺失一粒
據佛教史籍記載,釋迦牟尼圓寂火化後,全身都變成細顆粒狀舍利。當時8個古國將他的舍利分為8份,各自建塔安奉。在中印佛教交流的2000年歷史中,不少高僧從印度來到中國,對於華林寺的舍利,有的資料便認為是達摩初到中國時攜來的。光明大師認為,至於後來如何到了廣州,便無從考證了。
光明大師介紹,華林寺的舍利至少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之前,便珍藏在寺中了。華林寺在歷史上地位極高,康熙曾專門撥款給華林寺,舍利子有可能是在那時一起送來的。遺憾的是,在「文革」中,舍利子幾經輾轉,1996年最終歸還華林寺時,居然少了1粒。
這粒丟失的舍利子究竟去向何方?記者10月13日向廣州市宗教局、荔灣區政府、文管會等多方打探,無人說得清楚。38年過去,當年的經手人許多已駕鶴西去,負責發掘的陳宏興已作古,而宗教局據稱也沒有當時的原始檔案。
光明大師說,無論這粒舍利子歸於何處,相信擁有者都不敢再將其公諸於眾了。如此一來,「活寶」也就變成了「死寶」。如果能完璧歸趙,將是一大幸事。
出土時香氣濃郁
盒蓋上用梵文刻著「釋伽如來真身舍利」
華林寺佛舍利是廣州文物和宗教史上一個重大發現,這不但是廣州首次發現地下佛教文物,也是國內第一次發現數量如此之多的佛舍利。經過多方尋覓,記者找到了當年現場發掘舍利子的廣州市文管會陳宏興寫於1965年9月21日的記錄,記錄詳細記載了發現經過。
四層套盒重重包裹
陳宏興寫道,1965年3月30日,塔身已經全部拆完,只剩下塔底兩層石尚未移動。石函原本置於塔基正中處,密嵌在塔基的凹坎中,但當他趕到現場時,工人已經將石函移出,放在了路旁。
陳宏興與園林局的何康等一起,揭開了石函,發現套盒共四重,最外的第一重是石製的(即石函),第二層為木盒,第三層是銅盒,這三盒套放緊密,不留空位,銀盒則位於正中央。木盒是邊長為15.7厘米的扁正方形,外面用松香封裹著,厚2~5厘米不等,用來防水防腐,上面硃砂寫的「佛舍利」三字尚隱約可認。據說出土之時,雖經有264年歷史,仍香氣濃郁。
大如米粒小如芝麻
在銅盒蓋面上,刻有記錄佛舍利封存時間和來歷的銘文。銅盒之內散放著38粒大小不等的珍珠,還有3粒琥珀珠和4塊沉香木。銀盒就放在沉香木上,為扁圓形,通身鏤刻有精緻的蓮花、草葉和圓點紋。蓋面上銘刻著7個梵文字,經專家翻譯,意為「釋伽如來真身舍利」。
銀盒裡面裝著一枝銀質蓮花,上面均勻鑲嵌著十一朵復瓣蓮花。每朵蓮花上有蓋子,揭開蓋子,便見到了佛舍利。周圍十朵蓮花內,分別放置著21粒,中間一朵放1粒。這批舍利子有白、紅、黑、綠各色,大的不過米粒大小,小的更是細如芝麻。據曾經親眼目睹這批舍利子的劉平區長說,用放大鏡仔細觀看,「如同一道彩虹劃過」。
舍利的由來
舍利也叫身骨,但也有不是身骨的舍利。常人遺體焚化後,只剩骨灰一堆。佛門有德行的高僧焚化後,卻能留下舍利。有人說,舍利是由精、氣、神所煉成的「丹」。據說舍利有兩種,一為全身舍利,如多寶佛舍利。二為碎身舍利,如釋迦牟尼佛舍利。
舍利是一種結晶體,堅固如鋼,金光閃閃,形態各異,色彩繽紛。舍利的形態有珠形、花形、塊形、牙齒形等,顏色有黑、白、紅、銀、藍等,故稱為「五色舍利」。據說,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發舍利,紅色的是血肉舍利。當代高僧廣欽老和尚於1986年2月13日圓寂,焚化後共撿得較大的舍利百餘顆。
舍利具有弘法的價值。據說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國、釋迦族等8國分成8份,建塔供養。至公元3世紀,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萬四千,從而佛教大興。去年春天,陝西法門寺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東渡臺灣,在寶島巡迴展示1月有餘,受到了數百萬善男信女瞻仰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