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暴露了約瑟夫.威爾遜夫人的身份?
這或許和追蹤本.拉丹與薩達姆下落一樣,成為布希政府永遠解不開的謎底。
約瑟夫.威爾遜夫人何許人也?她的名字是瓦勒裡.普拉姆(Valerie Plame),今年40歲,公眾身份是美國資深外交官、前駐加彭大使約瑟夫.威爾遜的夫人。私下裡,她是美國中央情報局一名女特工。她22歲進入特工行當,並練就一手好槍法,從事生化武器和核武器問題的特工,主要負責收集海外的情報和招募一些新人員。
直到今年7月14日,她的真實身份才被媒體公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伯特.諾瓦克(Robert Novak)撰文稱,兩名政府高級官員打電話向他透露了威爾遜夫人的特工身份,並公布了她在國外執行任務時使用的秘密姓名。此外,作者還稱,威爾遜能受雇前往非洲調查鈾情報主要是其妻子的大力推薦。
公開的媒體曝光隱身特工的身份,顯然意味著威爾遜夫人的間諜生涯從此葬送了。此外,她在海外接觸過的所有人員將會被外國情報機構調查,更多的CIA特工和線人將可能陸續被曝光。
作為瓦勒裡.普拉姆的丈夫,約瑟夫.威爾遜先生9月29日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採訪時在談到誰是此次事件的主謀時明白無誤地將手指指向布希政府,並咬定是布希總統的超級政治師爺卡爾.羅夫所為。
時至今日,這場泄漏事件欲演欲烈。除了約瑟夫.威爾遜這個對美國伊拉克政策持異見者首當其衝外,美國司法部也已從9月30號進行調查、美國的驢像兩黨在這場臨近大選明爭暗鬥起來、還有美國民眾也表現出在對和伊拉克一系列有牽連問題上特有的複雜心態……
我不是逗你玩-來自白宮的報復
是誰泄漏了秘密?是誰在拿民意和戰爭開玩笑?對布希政府而言,這個不是個輕鬆的問題。
從《華盛頓郵報》披露的內幕看,這起泄密案是白宮官員有意炮製的公報私仇。
約瑟夫.威爾遜是公開對布希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表示異議的人士。今年7月6日伊鈾情報事件曝光後,威爾遜公開稱2002年他曾受切尼副總統辦公室的指派,前往非洲調查伊拉克欲從尼日購買製造核武器的鈾材料一事。威爾遜本人稱,他經過實地調查發現,伊拉克秘密購鈾的情報完全不可靠,並向政府遞交了報告,但等來的卻是石沉大海和伊拉克戰爭。為了與布希總統堅持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說法劃清界限,威爾遜本人在公眾場合對總統先生進行質疑。
這一內幕曝光後,布希政府迅速受到了來自美國國內的壓力。在威爾遜公開了伊拉克鈾調查的內情的幾天後,白宮的兩名資深官員給包括諾瓦克在內6名記者分別打了電話,告訴他們威爾遜妻子的姓名和職業,稱威爾遜之所以能前往非洲調查完全是仰仗妻子的推薦云云。
有知情媒體人物事後向威爾遜透露,在白宮幕僚討論如何對他批評布希的「叛逆」行為進行懲罰時,卡爾.羅夫說威爾遜夫人恰好是「正當目標」,所謂「一報還一報」。
諾瓦克本人稱在刊登這一內幕消息之前曾徵求了CIA高級官員的意見,但他們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威爾遜夫人是特工的說法。這些官員只是警告道,這種涉及CIA身份的報導最好不要刊登,它會引出許多麻煩,而且暴露隱身特務的身份有悖聯邦法,是重罪。但諾瓦克當時以為,這種警告是比較溫和的,故沒有很當真。因此,諾瓦克最終還是決定曝光威爾遜妻子的真實身份。
誰泄漏了威爾遜夫人的特工身份雖然仍在聯邦司法部門的調查之中,有一點無可置疑,那就是這一定是白宮內部人員所為。
夫人門事件背後的權利角逐
事實上這也不是美國歷史上特工身份第一次被暴露。但是,此次夫人門事件顯然事出有因:在美國陷入伊拉克戰後泥潭幾個月以後,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的開戰情報成為民眾質疑的對象,中央情報局與白宮、五角大樓的關係也因此愈顯複雜;對於即將到來的2004年總統大選,民主黨也鉚足了勁不放過對手共和黨的任何弱點民主黨也卯足了勁不放過對手共和黨的任何弱點;而好看熱鬧的新聞媒體自然不肯放過華盛頓傳來的消息,哪怕是不可靠的匿名信息……
這樣一場夫人門事件成為許多錯綜複雜關係的導火線。
此次夫人門事件被看作中央情報局和白宮關係公開走向危機的分水嶺--瓦勒裡.普拉姆身份被暴露被認為是白宮試圖破壞中央情報局的獨立性的舉措。在7月份普拉姆特工身份被公開後,中情局立刻致信司法部要求其進行調查。白宮雖然對外承諾全力配合調查,私下裡卻對中情局這一做法難免不懷恨在心。和總統布希私交甚好的局長喬治.特尼特成為「夾在三明治中的局長先生」,99月底關於特尼特局長將離職的謠言四起。
長久以來,中情局因伊拉克問題成為一個裡外不是人的尷尬小丑。在其內部,一些獨立分析專家在伊拉克戰前就白宮和五角大樓有意誇大了薩達姆的武器庫表示不滿,約瑟夫.威爾遜就是其中一人。對於情報分析專家和特工來說,他們堅持其工作非政治化的職業道德,如對國外威脅進行獨立的評估,不受白宮、國務院和國防部高級官員政治觀點的影響。一位前CIA高級官員稱: 「我相信很多人都對五角大樓試圖威嚇他們並強迫他們在有關伊拉克問題上做出明確的結論感到非常生氣。此次泄漏事件就是一個徵兆。這也是政府各部門文化衝突的另一幕表演。」
這種不滿情緒隨著外界的壓力增大也愈加明顯。一方面,中情局成為民主黨指摘的對象,認為其因迎合布希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政治需要而提供虛假情報;另一方面,白宮一些官員則認為其工作不力--未能找到有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來證明布希政府對伊戰爭的合法性,導致現在政府在公眾和政敵面前無法交差的尷尬局面。
目前司法部對白宮2000多名工作人員進行調查。按照調查程序,白宮所有工作人員都必須在10月7日下午5點鐘之前提交所有可能有助於調查CIA特工身份泄漏事件的相關文件。而且,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被要求籤署一份證明他們有還是沒有此類文件的備忘錄,這些文件包括電子郵件、電話記錄、書信、資料、記事本等。
共和黨人對此次事件進行雙管其下的補救原則:一是表誠意,充分支持司法部的調查,如上述要求的一樣。布希總統也大會小會一再強調堅決支持調查到底,看看是誰敢私自暴露特工身份。二是繼續抨擊約瑟夫.威爾遜本人的民主黨背景。共和黨人將描繪威爾遜是一名民主黨人,參議員約翰.克里(John Kerry)的捐助者和支持者。連其捐款的2000美元都很仔細刊登出來。艾德.吉利斯派(Ed Gillespie)共和黨戰略專家說:「威爾遜不是一個不關心政治的人,而是一個對政治充滿了激情的人。他除了捐款給約翰.克里以博搏取好感外,還在一個有名的反布希的團體上演講。」事實上,威爾遜本人在2000年大選時還捐款給布希和戈爾,健忘的共和黨人早也忘了算這筆恩情了。
民主黨人士對共和黨的反戈一擊也不示弱。不過他們也逐漸和威爾遜拉開距離,本來打算和其召開的一個閉門會議也作罷。民主黨仍在要求建立獨立委員會上大做文章。參議院民主黨領袖達施勒(Thomas A. Daschle)等四民民主黨高官致信布希,公開對此次調查至少有5處漏洞,其中包括指責白宮發言人斯科特.麥克萊倫(Scott McClellan)無權在公開場合斷言3位白宮高級官員與泄漏事件無關,以及美國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同布希本人私人密切關係,難以公平地對此事件進行調查等等。
媒體:永遠不得不說的故事
誰出賣了漂亮的約瑟夫.威爾遜夫人?毫無置疑的是,《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伯特.諾瓦克是肇事者之一。
隨著事件的擴大,他也成為了一個受人非議的「明星人物」。他在公開場合聲稱自己絕對不會透露線人的名字引來了美國新聞媒體對「線人」保護原則以及新聞從業者職業道德的爭論。
除了羅伯特.諾瓦克以外,至少還有6名記者知道是誰泄漏了特工的身份,其中包括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安德裡亞.米切爾(Andrea Mitchell)和《每日新聞》的記者昆特.羅伊斯(Kunt Royce), 蒂莫西.費爾普斯(Timothy Phelps)也和泄密官員有過類似的交談。這些記者都紛紛表示決不會透露那名官員的有關信息,認為這是作為記者的基本道德。否則以後將不會有政府內部的「線人」與他們合作,這無疑是砸自己的飯碗。
華盛頓郵報專門就這一熱點問題在線邀請一些業內人士進行討論。 米切爾本人也曾經對美國媒體人過分信任來自華盛頓的匿名「線人」表示了批評。華盛頓郵報的媒體觀察員霍華德.庫馳(Howard Kurtz)則稱現在「某某高級官員透露」等字樣已經被廣氾濫用了,成為美國政治--媒體雜交的一種文化現象。當這個詞被濫用後,一般而言讀者也會自然懷疑現在的記者的判斷能力了。
基本上美國媒體業內對羅伯特.諾瓦克等記者堅持不說「線人」的態度表示讚賞,但是對美國許多民眾而言則並非如此。很多人認為諾瓦克為追求爆炸性新聞而出賣女特工以及家人生命安全而受譴責;還有的讀者直接寫信給編輯,認為報社允許公開發表這些帶有明顯傷害性質的新聞簡直就是新聞道德淪喪的表現。
是是非非還在爭論中,此次特工成為政治犧牲品事件自然是中央情報局白熱化的關注焦點。對於特工們來說,自己有一天為國犧牲或許是可以預料的事情,而自己被政府賣了則是永遠難以想像的悲劇。按照預計,瓦勒裡.普拉姆身份暴露後將永遠失去出國的自由。
約瑟夫.威爾遜本人和他妻子一樣,看起來也正在淪為驢像之爭的犧牲品了。孤獨的他不過還有聒噪的媒體支持,最近他圍繞此次事件出了一本個人傳記《政治的真相》。想必憔悴的他,已經深喑權利鬥爭的苦難了。
美國媒體似乎永遠無法擺脫商業化的一面。約瑟夫.威爾遜出書了,負責該書出版的代理人,奧德麗.伍爾弗(Audrey Wolf)又開既銜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