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北京政圈混了這多年的潘岳未必不知道「政改」的凶險,怎奈江山好改、秉性難移,敢想敢干,敢作敢當的「行動品格」,使潘岳在「韜光養晦」的政圈成為「另類」。雖經政改失敗的挫折、喪父哀痛和悲涼,亦並未稍改潘岳的「行動品格」,在新一屆政府中就任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的潘岳,職位變了,工作變了,其人似乎一點未變。剛剛上任不久的潘岳,就「通報了十大環境違法案件查處情況,查清應關停取締違法企業6143家」,並親赴湖南,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突擊檢查了湖南省非法排污大企業--株洲化工集團公司,此舉無疑受到了湖南百姓和媒體的呼應和讚譽,還百姓一個清澈的湘江,造福湘江兩岸的千萬黎庶。
與「政改」比起來,環保似乎是小事,也遠沒有境外媒體天天窺測的熱度,但環保是實實在在的事情,「突擊查處一個株洲化工集團公司」在全國來講,似乎是一件小事,對株洲和湘江兩岸的百姓,則是一件關係切身利益的大事;南京的「惡臭」對全國來講似乎也是一件小事,但對生活在「惡臭」中幾年了的南京市民,對早日從「惡臭」中解脫出來,則是熱切期盼的大事。潘岳如能以一貫的硬朗作風,「行動品格」,一件一件的小事持續不斷的做下去,直至能在任期內大體完成「關停取締違法企業6143家」,就是一件大事了,這6143家污染企業,哪一家不關係一方百姓的身心健康和福祉?
查污,是一件苦差、難差,是與地方保護主義利益的硬碰硬的攻堅戰。說白了,就是從地方勢力那裡「搶」銀子。南京的「惡臭」已經有好多年頭了,該知道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可一切環保法規和「群眾呼聲」,在眼前利益、短期利益或者說在銀子的天平上一衡量,都退避三舍了。潘岳查污,無疑是和地方勢力鬥法,其中的甘苦和艱辛,局外人從「屢禁不止」「屢查屢犯」的現象中也能窺想出一二來。
潘岳查污,是苦差、是難差,卻站在了「勢」上。新一屆政府親民風格,正好和潘岳硬朗的作風,敢作敢為干實事的「行動品格」暗合。查污,雖苦、雖累甚或雖「險」,卻上合大政、下合民心,高層提出的「讓群眾喝上乾淨水,呼吸清潔空氣,吃上放心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話雖淺白樸實,卻是大勢所趨。中國的問題,簡而言之,無非是一個人口和資源的問題。人口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常量,不會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變化,只能在資源這個變數尋求上有所作為。而資源問題又和環保緊密相連,在基本的人均資源佔有率十分低下的中國,環保(首先是治污)又成了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保護水體等最基礎的公共資源的最關鍵的環節。經濟發展是硬道理,環保也是硬道理,骯髒的GDP是不可能持久的,在這一點上,中央政府和億數黎民的利益和認識一致的,潘岳站在了「勢」上,可有「勢」也必須有人做「事」,以一個一個一件一件的「事」來成就這「勢」。
潘岳如能在環保的新崗位上腳踏實地幹上幾年,初步實現中國由「骯髒」的GDP向綠色GDP的轉型,其意義不會比「政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