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3-09-04 23:10:00作者:
(法新社巴黎三日電) 在墨西哥發現的遠古人類頭顱化石屬於一支滅絕很久的種族,因而重新掀起有關人類如何在非洲現蹤後,長途跋涉橫越亞洲,再遷移至美洲的論戰。
傳統說法認為,美洲原住民是蒙古人種的後代,他們在四萬年到一萬兩千年前開始遷移,從亞洲越阿拉斯加進入美洲。
這些拓殖先民把白令海峽間的鏈狀淺水島嶼充作踏腳跳板,藉以越過白令海峽,登陸阿拉斯加。
登陸阿拉斯加後,他們勇往直前,一路南下,最後抵達南美洲頂端。
過去十載以來,拜考古學證據的東拼西湊,這項理論已遭逢若干挑戰。考古學證據顯示,第一批美洲人也許來自其他地方。
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端挖掘出的三十三顆顱骨,對傳統美洲遷移理論持異議者而言,是強有力的支持證據。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顱骨並未有東北亞洲人的特徵,反而與南亞或太平洋緣區的先民有較多的雷同之處。南亞或太平洋邊盆的先民,臉龐較窄短,容納腦的空間則呈狹長狀。
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專家岡薩雷茲為首的研究人員,不否認蒙古人種遷移在美洲廣泛拓殖上的扮演的角色,也不是在指陳,墨西哥這批亞裔先民沒有走白令海峽路線,而是搭乘木筏或船隻越洋來到美洲。
不過他們表示,這批「古美洲人」的發現,顯示美洲的遷移拓殖過程較一般的認知顯然複雜得多,其間歷經的基因混雜也可能較廣泛;人類由亞洲往美洲遷移時間也可能和一般的見解有所不同。
這項發現刊載在四日一期的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另一名研究人員莎蒂指出,美洲遷移拓殖過程一般以為是逐步南進,但這項發現顯示,有可能是以跳躍的方式南進,一些種族一路沿著太平洋海岸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