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路是,女人接受高等教育,就是為了將來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沒有工作,就無法在經濟上獨立,就要被社會和男人看不起。
可是,BABY的媽媽開朗快樂,一點沒有失落和埋怨的表現。她請我照看孩子,是為了去打網球,去看望朋友,或者和丈夫一起去看戲和參加派對。後來,我認識了一些她的朋友,都是大學畢業當家庭主婦的美國女人。
有一次,我忍不住問她,大學畢業在家看孩子,不是浪費嗎?
因為我眼裡的家庭主婦,不需要文化。
她一定覺得很奇怪,我能從她的眼神中看出來。她答道:如果我沒有CHOICE(選擇),我大概像其他知識婦女一樣,把時間打發在辦公室裡。但是,我更喜歡和孩子在一起。
言下之意,是她愛當家庭主婦。當時,我沒有完全聽懂。我將之理解成他們家有錢,兒女太小,女人不得不留在家裡。
來自中國的我,不懂什麼叫選擇。
不懂選擇,是因為自己的生活歷來由別人安排。小時候,由父母和老師。長大了由工作單位,社會環境和倫理道德。所謂家庭婦女不需要知識,接受教育是為了找工作,等等,都是別人灌輸給我的觀念。從來沒有聽說過,大學畢業,可以選擇當家庭主婦。而在美國,大學畢業以後,有許許多多的選擇。不懂選擇的結果是,大家都走同一條路,入同一個模式,成為同一個類型。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久而久之,不願意也得願意,並且以為那是天經地義。人活得很累,很壓抑。社會萬馬齊喑,死氣沉沉。
歷史上的女人,沒有進學校的權利,沒有工作的權利,沒有大笑大哭,亂跳亂奔的權利。所以,當出現了女子學堂時,社會上免不了引起騷動。當女人能掙錢養活自己時,曾經被認為搶奪男人的飯碗。從前的女人沒有找對象的權利,只能等男人來挑選自己。這個遺風今天尚存,一些保守的女人續演著等人上門,等人求婚,等人拋棄的悲劇。
沒有權利,談不上選擇。有了權利而不懂選擇,等於將權利束之高閣。選擇是權利的縱深,是權利的落實。但是,由於中國人從小沒有接受選擇的教育,權利送到了我們手裡,甚至不知道如何運用。比如,婚姻破裂了,可以離婚。女人卻抱著它不放。比如,女人可以競選總統,卻被認為野心勃勃,大逆不道。……
選擇,是中國女人必須補習的一門功課。
讓我們以吃飯來作比喻。女人大致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不能上桌吃飯──上桌能隨便吃──上桌以後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上桌或者不想上桌,由自己來決定。
從「不能上桌」到「不想上桌」,其表象都是女人不上桌,但是,因為一字之差,從「不能」到「不想」,其內涵有著天壤之別。前者是女人沒有權利,是被動。後者是女人運用權利,是主動。由此可見,主動,是選擇領域裡高高飄揚的一面大旗。
如果是主動,是自己的選擇,哪怕做起來不容易,也是心甘情願,很有樂趣。許多科學家做非常枯燥的工作,不要家,不睡覺,毫不計較。如果是被動,由別人來安排,不哇哇叫才怪呢!兩種生命狀態:一個像在陽光下,一個蒙在陰霾中。
上面提到的BABY的媽媽,當家庭主婦,當得不亦樂乎。完全不像過去的女人,因為沒有文化,因為社會不允許女人工作,所以必須留在家裡,被我們稱之為犧牲。所謂犧牲,其本質,並不是女人呆不呆在家裡的問題,而是指女人被限制的生存空間。同樣,女人天天去上班,當職業婦女,如果出於無奈,就變成了BABY媽媽所說的在辦公室裡消磨人生。相反,如果是她們的選擇,工作和競爭就成為一種挑戰,是對自己的完善。
觀念像語言一樣,要趁早學,錯過了時機,學起來很累。
我有個女朋友,在美國的一家醫院裡工作。她年輕漂亮,收入優渥,因為不想生孩子,找不到華人男朋友。無後為大,這種非常陳舊的觀念在美國的中國人中居然頗有市場。可見,談選擇不那麼容易。
美國的孩子從小就接受自由和獨立的教育,好像一生下來就具備了選擇的能力。美國的年輕人中,選擇斷子絕孫(這在中國是罵人的惡語)的,不是少數,而且連他們的父母都不加反對。因為,那是孩子的權利。所以,美國社會多元,很有生氣。
在選擇的背景下,大學畢業當家庭主婦,一點不稀奇。同時,我們對於一些非傳統的生活方式,也容易找到理解的出口,比如,獨身,同居,同性戀,雙性戀,等等。
女人權利的解放,給選擇創造了可能,但是,每一項選擇都不是完美的,因為生活本身不十全十美。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們的選擇空間將越來越大,但是,並不意味著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無論當家庭主婦還是當職業婦女,都有其欠缺的一面。如果能夠兩全,當然應該是既有親情又有成就。實際上,不太可能。所以,只能在現實的有限條件下進行篩選。上面談到的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是非常簡單的例子。現實中,每個人的情況要複雜得多。比如,經濟不濟的女人,就不可能像BABY媽媽那樣在家裡照顧孩子,否則如何付帳單?她的經濟條件縮小了她的選擇範圍。她必須出去工作,否則就要吃救濟,再就是出賣肉體。吃救濟,也不失為一條出路。但是,有自尊的女人選擇出去工作。這樣,出去工作就成了她的選擇,這是不完美中的最好選擇。最好的不完美使選擇具有了立體性。
許多人習慣於平面地看問題,除了好,就是壞。其實,好壞很像正身和影子一樣,難分難離。有句名言: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錢鐘書先生用「圍城」做比喻:外面的人想衝進去,裡面的人想逃出來。都是一個意思,談婚姻的立體性。愛情和墳墓,都在婚姻中,形影不離。看到了立體的兩面,能幫助我們把握好壞,做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錢先生選擇了婚姻,並沒有從城裡逃出來,就是一個證明。否則,因為別人都結婚,所以,我也必須結婚,這樣的婚姻很可能走進墳墓。被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缺乏應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於是,消極的一面就得到了膨脹的機會,好事向壞事低頭。
主動和立體,促成了對選擇的負責任,因為它是最好的,是自己願意的,其結果一定是全力以赴,挖掘潛力,具有創意,而且做得非常高興。這樣的例子在愛情,職業和人間關係等方面,俯拾即是。BABY媽媽所受的高等教育並沒有因為當了家庭主婦而浪費,組織好一個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都和知識水平有關係。同時,也因為主動的態度激發了內心對生活的熱愛,能夠把不完美的因素驅趕到最遠處。她熱愛烹飪,勤於清潔,把家裡搞得像花園一樣。
主動和負責的生活態度,創造了女人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看看找對象吧!本來,是女人羞羞答答,躲躲閃閃,臉上多塗一點,衣裝時髦一點,說話小心一點。一切,都是為了討男人的喜歡。現在呢,女人成了HUNTER(獵手)啦!她的眼睛裡有了光彩,她的臉上有了喜悅,她變得勇敢機智幽默自信。這樣的女人魅力四射,怎能不讓男人觸電?
同樣,因為有了選擇,獨身女人,未必是嫁不出去,而是享受著太太沒有的自由和瀟灑。
因為有了選擇,同居,未必感情有危機,而是她的自信與獨立。因為有了選擇,女人不必為了與別人攀比而穿金帶銀。因為有了選擇,開名車,穿名牌,是對自己的寵愛。……
總之,做同樣的事情,扮同樣的生活角色,有選擇和沒有選擇,顯示了不同的生活品質。學會了選擇,可以活得很輕鬆,很美麗,很健康,這就是選擇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