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殺人滅口 張勇堅定出書信念
「你來的時候,帶上記者證,以及能證明你身份的證件。」8月18日中午,在接受記者採訪前,張勇打來電話特別強調。原來,8天前有一名年輕男子給張勇打了一個匿名電話,該男子在電話中揚言要「弄」死張勇。因此張勇說,他得按照公安的要求,檢查記者的證件。而在採訪前不久,張勇又往記者家裡打過電話,向記者的母親核實記者的身份。
「有這麼危險嗎?」記者心裏不由得犯嘀咕。8月18日下午4:00,記者終於在某賓館門口見到了張勇,這位身材高大的「80年代中國第一搖滾吉他手」駕駛一輛豪華轎車。
2分鐘後記者和張勇坐在一間已被張勇預定了的咖啡屋裡,記者立刻問到了8天前那個恐嚇電話。張勇說:「8月10日晚7點45分左右,我接到了一個匿名電話,有人在電話中聲稱要弄死我,我立刻向110報警,公安部門受理了此案。現在打電話的人已經被公安局查到了,明天公安局讓我去認人。
張勇表示即使受到了人身傷害也要堅持出書,揭露毛阿敏偷漏稅的真相。
張勇道出「真相」 毛阿敏緘口不言
兩年前,張勇就曾向媒體袒露了自己受毛阿敏「誣陷」的不白之冤,並有意將毛告上法庭。面對張勇咄咄逼人的氣勢,毛阿敏一直沒有反駁。現在,張勇又一次通過媒體向毛阿敏發難,並指出:將借出書之機帶給毛阿敏牢獄之災,可兩個星期過去了,毛阿敏仍然沒有站出來。
張勇向記者解釋了毛阿敏不敢站出來的原因:「有些人天真的以為毛阿敏會站出來反駁我,其實她永遠不會站出來。因為她怕我手裡的票據。」張勇肯定地說,「我回來以後調查了和毛有關的所有的票據,這些票據只要一公布出來,毛阿敏恐怕就沒臉見人了。比如毛阿敏說我把她的錢都捲走了,只留了二百塊錢給她。這件事只要查銀行的票據,就能知道毛阿敏是不是在說假話。我已經查到了毛阿敏說這些話的時候,銀行有多少存款,是誰以什麼方式存的,這就可以證明我沒有卷財,這也是她不能站出來說話的原因。另外,當年毛阿敏第一次偷漏稅前後,一部分演出合同我都保留著,足以證明毛阿敏是否欺詐了稅務局。
出書不為炒作 張勇自比秋菊
選擇出書揭露真相的方式,讓不少人覺得張勇有炒作之嫌。一些網友甚至直白地說:「張勇是在為新書做宣傳,目的是為了賺取高額版稅。」而張勇說,他出書,只是為了討一個說法。
「我不缺錢。」張勇說,「從物質上說我現在已經是小康水平了,從職務上說我是羅蘭中國副總經理。羅蘭公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比毛阿敏大多了,毛阿敏跟羅蘭公司相比,簡直就是芝麻。因此,我也用不著靠炒作出名。」
「我出書的目的,就像秋菊打官司,要一個公正的說法。」張勇解釋,「因為毛阿敏對我的誣陷實在太深,1996年我從澳大利亞回國,帶著資料和別人談合作就因為名譽問題被拒之門外。後來我當上了羅蘭中國區的副總,在機場看到一本叫《康樂世界》的雜誌,仍在刊登我『棄情卷財』的事情。2002年初,鳳凰衛視陳魯豫在採訪毛阿敏時,又問:『你曾經被你的前男友背棄並捲走錢財,怎麼看?』現在,我到街上隨便問個賣菜的,她都說張勇席捲了毛阿敏的財產一走了之,流傳這麼廣,我不得已站出來澄清。」
據張勇的律師調查,所有「污蔑」張勇的報導和言論,最初都出自一名叫陳大鵬的記者所寫的文章。而這個陳大鵬後來竟成為了毛阿敏的秘書兼經紀人。張勇說:「我去昆明出差,有記者說,還看見他們倆公然出入酒店。這更讓我深信了,他們當初對我的污蔑是蓄謀策劃的,是為了引開大眾在毛阿敏偷漏稅事件上的注意力。」因此張勇表示:一定要將自己的名譽捍衛到底,直到有一天他再到大街上問一個賣菜的:「張勇、毛阿敏的事你知道嗎?」賣菜的說:「知道,好像和毛阿敏說的不太一樣。」這樣才可以讓他不再重提舊事。
張毛故事成為一個現代版的警示通言?
「你交女朋友了嗎?」張勇突然問記者。「交了,怎麼了?」記者感到詫異。張勇提醒記者「據我觀察女人就那麼幾種,那種越是主動的女人越可怕,你可得好好觀察。」
張勇說:「我和毛阿敏同居了3年,可她後來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和張勇根本談不上感情,只是為了音樂。』聯繫起來特可怕。」
「因此我懷疑她在利用我。」張勇認為,「當初,毛阿敏只不過是在谷建芬的學員培訓班裡的一名學員,就連一個音像公司的司機都敢罵她。而我是中國第一搖滾吉它手,曾和崔健一起上臺表演,在音樂界有包裝她的能力,有號召圈子裡的人捧她的能力。後來我們成了戀人,我聘請了最好的配樂師、錄音師,找了當時全國最好的發行公司,一手捧紅了毛阿敏。並成功策劃了毛阿敏首張專輯《明星在哪裡》……1990年初,出於對新音樂潮流的追求,我赴澳洲攻讀爵士樂,萬萬沒想到此時國內媒體報導毛阿敏把偷稅漏稅罪責扣在了我頭上,還說什麼我利用她的知名度賺錢,還捲走了她的全部錢財。
張勇說:其實音樂圈裡這種事情很多,他和毛阿敏的故事非常有代表性。毛阿敏代表了小歌星,或其他想成名的女性,為了成功,她就會以一種非常手段,成功了以後就過河拆橋。因此張勇希望他和毛阿敏的故事能夠成為一個警示。通過這件事不僅讓毛阿敏吸取教訓,而且讓所有想成功的人都記住吃水不忘打井人。
千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