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確實是個不稱職的母親,很多朋友已經聲討過我好多遍,說我管理孩子的方法就是放羊。兒子的學習我從來不怎麼管,最多考試完了問問成績,一旦兒子名列前茅我就萬事大吉。假如不是出於偶然,至今我也不知道他的語文書中是些什麼東西。
以前風聞過一些對中國語文課本的一些意見,沒有太放在心上,覺得那是自己關心也沒用的事情。看了兒子的語文書本後,我覺得有些意見還是談談的好,並且我盡量具體些。
學校裡一切都是以分數為標準的,我也給編寫課本的老師打個分。當然了,我的打分十分感性,不一定科學準確,但那是我作為一個普通家長給出的分值,也算一種意見。綜合考慮了許多問題,我準備給判60分,及格,但是相當不滿意。假如不考慮給點面子,我準備給50分。
首先是課本的編寫思想陳舊,教育思想的痕跡太過明顯,寫作技巧與文學美學教育卻不足。這是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後遺症,如今依舊在小學生課本裡流傳。
我希望看到的是這樣一個教材,裡面充滿文學色彩的美文,並且富有國際開放色彩,具有時代先進感。那得把目前這冊課本全部拋開,當然首先拋開的是老觀念。
通觀整本教材,我感覺編寫者缺乏基本的心理學修養。課本非但缺乏美感,而且充滿了殘缺的意象,課文展現的是一個不安而悲慘的世界。這對於少年時期的孩子們來說,可能會有一定潛在的心理損害。假如你認為讓孩子們充分接觸殘酷的世界是應該的,那麼我要說,周圍現實世界已經給了他們足夠的鍛練,在語文課本中就沒有必要加上這一社會教育的負擔了吧。在這個有限的語文教育空間內,還是讓小孩子們專心於語言的美感更好些。
有美麗的夢是人生的一大美事,給孩子們做美麗夢的時間我個人認為是越長越好的。人生不過就幾十年,可以做夢的時間實際上非常短。我常常有感於中國學生的思想過於複雜,學習的負擔也過重了一些,往深裡想,這是一種不自覺的人生殘害。革命時代既然已經過去,就讓孩子們該單純的時候就單純一些吧。
兒子的課本開篇便是陸游彌留之際的「死去元知萬事空」。愛國主義教育當先倒無妨,但是我不喜歡看到死亡頻頻在孩子的課本中出現。中國歷史上有那麼多美好詩篇,完全有更值得入選的美文。第二篇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又是愛國主義教育,充滿了驚心動魄的哀怨。第三篇是杜甫《前出塞》。我真奇怪,為什麼編寫的人專挑這些冰冷生硬的場面給我們花朵一樣稚嫩的孩子呢?這是政治課本還是語文課本?
接著的《詹天祐》一文依然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悲憤激情,帝國主義壓迫中國云云。我不反對有愛國主義和政治性題材,但我想,假如我們的教育中一直只有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政治的話,中國人溫文爾雅的一面教育讓誰去啟發承擔?能不能考慮給些中性的美育教育?否則的話,中國人長期教育的結果會是一個過分棱角的無情社會。我不認為這是聳人聽聞。
下篇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安徒生有許多美麗的童話,挑選這篇童話做課文是上個世紀思維的遺存。一個窮孩子在聖誕夜的死亡,揭示了有產階級的殘酷無情--其實這是上個世紀中國人一相情願給這樣童話的一個階級解讀罷了,實質上安徒生的本意很可能只是提醒人們憐憫。但這篇童話在中國的流行不能不說是上個世紀革命時代的產物,如今卻保留在小學課本中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不是課本中的最後一個死人。順便說,假如讓我挑選一篇童話入選兒子的課本,我寧願選擇《皇帝的新衣》。
愛國主義教育還沒有結束,緊挨著的《小雨點》是講臺灣的一隻鴿子飛到大陸又被送回去的故事。「小雨點」是鴿子的名字,她是受傷的,看到「傷口」與「殷紅的鮮血」,我馬上給編寫扣了分。偶爾一兩次我就不扣了,但是過於頻繁的陰暗面出現,這成為明顯的問題。
《我看見了大海》作者是一位殘疾女青年,8歲之前從來沒有出過門的畸形人。課文講述了她的一些經歷,我承認那很感人。我不歧視殘疾人,但我確實不喜歡讓我幼小的孩子感受到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殘缺和不完美,起碼在課堂上我希望他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與完滿。另外,她繼父一直在 tell a white lie,那成為她人生支柱的情節令我不快。中國人有撒謊的習慣,否則中國今天也不會至於假冒偽劣滿天飛,任何鼓勵撒謊的事跡我認為在中國的課本中都應該嚴肅杜絕。這也算是針對中國國情而「因材施教」的一個舉措吧。誠實,應該從娃娃做起。在課本中連white lie 也應該堅決杜絕。
《蜀僧》是第六課,古文。在表揚貧僧意志戰勝一切的同時,沒有忘記仇富的傳統,最後「富者有慚色」。這篇其實沒有多大問題,令我不太明白的是第七課《薛譚學謳》的入選。課文說薛譚沒有學完秦青的唱歌的本事就說要離開。老師秦青什麼也沒說,只是在給薛譚餞行的時候,「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這導致「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我不知道這是要教育學生什麼了。是讓人謙虛?那麼讓一個學生終生不敢言歸終生呆在老師那裡做學生就是好結果了?一個老師不好好教育學生,還留一手來最後教訓學生,這師德本身就有問題。並且人家走了還不明說阻攔,卻露一手讓學生慚愧。我真是弄不明白這樣的邏輯能說明啥問題。假如是宣揚一種傳統價值的話,那麼我對這樣的傳統沒有任何的敬意,認為其中充滿了與當今時代衝突的迂腐矛盾。
第八課《看不見的愛》是說一個瞎子兒童以及他母親的故事。
第九課《惟一的聽眾》,主角是個聾子。
隔過去兩篇讓我沒有什麼可說的美文,十二課就又來一瞎子的故事《月光曲》。
十六課的課文《我的新朋友--電腦》我估計在一日千里的IT業中已經有點過時了,懂電腦的朋友不妨仔細看看。此課的練習題「閱讀短文」的《生命橋》情節感人,但是依然揭示出許多生命是以死亡為代價的殘酷事實來。唉,何必如此嚇孩子們呢。
十九課《零點降生的孩子》是又一個講述white lie具有偉大功效的感人故事。我認為我家孩子喜歡撒謊就是類似課文教育的結果,他常常在家裡講一些無傷大雅的謊話,我一直正找不到根源。但小孩子會分不清謊話的邊緣,他有些謊話讓我很氣憤,但課本上都提倡謊話作為學生怎麼想的就很難說了。
二十課《母愛》又是一個心酸的母愛故事,不過這次不是講人類,而是講動物之間的愛。為什麼不可以來些平和溫馨一些的愛的教育,為什麼一定要血淋淋殘酷環境下的愛。這個我不太明白。
二十一課講述《窮人》的無私貢獻,依然留給讀者的是一個悲慘絕望的世界。這樣的一個課本得給我們的小讀者多少的社會緊張感啊。難怪在中國上學是個折磨,而不是一個愉快的經歷,不僅考試殘酷,連課文都殘酷得緊。
二十二課《理想的風箏》又是講述一個殘疾人的事跡,這次不再是聾子或瞎子,而是有關一個左腿截肢的人。
二十三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從魯迅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開始的。我是多麼渴望孩子們的心靈在鮮花盛開的田園裡展開他們嬌嫩的觸角,但這一願望看來是不太容易實現了。
至此為止,正文結束。選讀課文開始。
其中的第二篇《真愛》是講述一個美國人看到越戰中一個死難者保護孩子的故事開始的。第五篇《奇異的琥珀》其中有蒼蠅與蜘蛛被松脂包括後死亡的描述。《小狗兒與大畫家》講韓美林與狗的情誼,但其中依然免不了以狗的悲慘死亡來挑起情感的波瀾。
後面的一些選讀依然看不出作品之精來,到處是大而不當的思想宣傳教育。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們閱讀時間在越來越多的玩具和遊戲中幾乎沒有立足之地了,我希望語文課本能更厚一些,而不是目前的不足150頁。加大閱讀量,並且在課後明確列出閱讀名著若干篇,假如我是個編寫教材的老師我就這麼幹。
我不知道西方的以及海外華人的孩子們的語文課本怎麼樣,但是僅就我看到的這個課本我相當的不滿意。表面上看,小孩子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仔細想想,他們是億萬少年的必讀課本,他們將影響這些孩子白紙一張的純潔心靈,甚至這些教材的編寫思想將直接影響未來的中國社會,我就覺得這其實是件很大的事情,整個社會都該來關注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