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付勁敵英國,他曾經制定了一個很有氣魄的宏大計畫--建造1000艘運輸登陸艦,每艦能載60人和數門大炮;再選一個風平浪靜、濃霧密佈的日子一次載兵60000人,戰馬6000匹,划槳橫渡英吉利海峽,一舉制服英國。但是,雖然法國陸軍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戰鬥力的軍隊,但它的海軍比起能征善戰的英國皇家海軍可是差了一大截。所以,不但拿破崙沒有機會實施他的偉大計畫,而且自1803年起英國就派出艦隊封鎖法國港口,使法國海軍連出港的機會都很少。
英、法兩國海軍在一系列封鎖與反封鎖的爭鬥之後,最終於1805年在特拉法加附近大打了一場,而此戰之後,法國海軍遭到了致命的打擊,從此再也沒有能力出擊了,拿破崙也徹底放棄了從海上進攻英國的希望。
海戰導火線:法國海軍遠襲英國
1804年12月,為了擺脫長期被英國海軍封鎖的被動局面,拿破崙又制訂了一個襲擊英國的計畫。他命令土倫艦隊司令維爾納夫率領法國艦隊駛離土倫,向美洲的西印度群島航行,途中經西班牙的加的斯港,與盟友西班牙的艦隊會合,組成聯合艦隊。但此舉的目的並不是真正要去進攻西印度群島,而是誘使封鎖法國港口的英國艦隊去保護西印度群島的本國領地,而後法、西聯合艦隊再立即殺一個回馬槍,從英吉利海峽進攻英國本土,使英軍措手不及。
拿破崙這一計畫的確別具匠心,也很具有突然性。但可惜計畫的執行者維爾納夫卻不是一名高明的將領,而他的對手則是身經百戰的一名海上鬥士--赫赫有名的英國地中海艦隊總司令、20歲時就是上校艦長的納爾遜海軍中將。
拿破崙的計畫一開始就出師不利。1805年1月19日,維爾納夫率艦隊駛離土倫不久,納爾遜就開始追擊了。維爾納夫希望海上的大風能夠使自己迅速駛往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不料猛烈的大風卻使法軍不少船隻和人員受到損傷,使其不得不重新縮回土倫。追擊法國艦隊的納爾遜並不知道這一情況,他在得到兩艘巡航艦報告法國艦隊向東駛去的消息後,就命令艦隊向東搜索,結果一直追到埃及也沒有發現法國軍艦。在返回時,才得知法艦早已撤回土倫,納爾遜十分懊惱。
拿破崙則對維爾納夫沒能抓住納爾遜的失誤及時出擊、一遇損失就往回跑的做法非常不滿。3月30日,維爾納夫在一個大風之夜,再次悄悄地溜出了土倫港,通過納爾遜艦隊的封鎖而未被發現。當納爾遜發現法艦隊出港後,又一次對法國艦隊的去向判斷失誤,再次向東追趕,而維爾納夫則是向西駛去。待納爾遜轉向西追尋時,法國艦隊已經通過直布羅陀,進入了大西洋。當納爾遜駛抵直布羅陀時,風向已經轉為西風,英艦無法通過海峽。納爾遜迎風長嘆:「逆風,倒霉的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