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鎖定的目標很單一,就是美國。因此,它一直積極尋求與美國為互動,使得中國在北韓問題上的處境顯得十分尷尬。
然而在近來的北韓危機中,中國卻扮演了一個比過去更為積極得多的角色。七月一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毅訪美,就北韓核武器問題與美方磋商,七月初南韓新任總統盧武鉉應邀訪華,北韓核武問題也是重點。七月中旬危機升溫以後,十六日外交部長李肇星與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通過電話交換意見。十七日另一位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再赴美國,對於十九日與鮑威爾及美國副總統切尼,及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萊斯見面。前此,戴秉國已經訪問過平壤,向金正日轉交給胡錦濤的親筆信。
在中方如此這般積極週旋下,金正日已不再堅持反對美方提出的多國會談形式解決問題的方案。南韓與日本將有希望加入多邊談判。美方也表示感謝中方所作的極大努力。
北韓問題反反覆覆,中國的作為此次最為積極,箇中原因何在呢?
我認為這與新接班的胡錦濤、溫家寶體制對國際關係戰略的新思維有關。在江澤民任內,江比較看重大國之間的關係,和他本人作為大國領袖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中美關係成為在中國外交戰略壓倒一切的考量,而區域政治相應受到忽略,在北韓問題上自然也琢磨不多。而胡錦濤接任以後,首先出訪的不是美國,而是俄國和歐洲,展現了外交思維的調整。新任外交部長李肇星是前駐美大使,說明中共對中美關係仍高度重視。但由中聯部長轉任外交部常任副部長的戴秉國則兼任外交部黨總書記,是中國外交工作事實上的主要執行者。他一貫的工作重點是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從中也可以看出新思維的痕跡。
不僅在北韓問題上中國積極動作,它還加強在區域政治中的角色,並於最近加入了東協組織。中國新的外交思維將把重點放到培養自身在區域政治中的影響力,以此作為國際關係中的政治實力,迫使而不是被動地尋求美國與中國合作。
美國總統布希的強硬的外交路線,目前受到美國一些人的質疑,因而渴望用外交手段來解決北韓核武器問題以及減少麻煩,這為中國運用新的外交手法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外交本不是胡錦濤的長項,我們已經見過他在八國高峰會議上面對各國領袖時的拘謹。以胡的風格,他寧願在國際舞臺保持個人的低調,而致力於尋求區域性霸王的地位。這種調整是否會有效,尚在觀察之中。
(自由亞洲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