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吳桂兵介紹,作為一種寄託古人祈求財富和避邪願望的隨葬器物,搖錢樹在我國出土的數量已達數百件之多。以往的發掘表明,搖錢樹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甘肅、青海等6個省。而秭歸檯子灣遺址發現的這棵搖錢樹,年代約在東漢晚期至三國,是目前三峽地區惟一一件鎏金搖錢樹。這一發現,改變了以往人們對搖錢樹地理分布狀況的認識。
這棵鎏金搖錢樹製作精美,保存較好,最大的葉片長達21厘米。樹上題材豐富的飾物令人驚嘆:樹頂挂飾的蟾蜍托日月,樹根部分的龍、像,樹枝、梢上的龍、鳳(朱雀)、戴冠持幡的道士、蟾蜍、馬以及獸首人身的神物等,無不栩栩如生,枝身上還掛滿圓形方孔錢。
這些都為研究當時三峽地區的社會狀況,特別是宗教、神話、民俗等,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樹上出現了較完整的宗教人物,這與以往隨葬品上彫刻的西王母等神話人物有很大不同。
楚天金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