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本《火與冰》一鳴驚人的余傑,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時就已經創作了數百萬字的作品,不到30歲就已經出版33本政治評論集和文學小說。 《火與冰》在1998年被評為當年十大好書之一,他本人也因此被封為「1998年十大新銳作家」之一。
7月8日,余傑在紐約接受大紀元記者專訪。
記者:談談你對美國的印象。
余傑:和我心目中的美國沒有太大差別。我向美國國務院提出要看三個方面:新聞、教育、言論。我到了9個城市,看到了這三個方面。舉個例子,新聞方面,看到上至華盛頓郵報、下至大學生自辦的報紙和幾個知識份子辦的小型政論刊物。我在美國看到了新聞、自由、信仰自由和教育獨立。
記者:是什麼使你從學者變成有良知的知識份子?
余傑:八九六四, 我知道了政府可以用坦克和機槍來對付手無寸鐵的學生。我清楚了究竟甚麼是善、甚麼是惡。
記者:大陸部分人認為中國人權狀況很好,部分人認為經濟發展大過人權是中國的特殊國情。您對中國人權狀況的看法如何?
余傑:這些看法是對中國人權狀況的誤解。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成立「新青年學會」的四君子徐偉、靳海科、楊子立、張宏海,因探討社會問題,籌備創辦網際網路和刊物而因「顛覆國家政權罪」分別被判處十年和八年的重刑。他們都是跟我同齡的優秀學子。徐偉被安全局警察用皮鞋猛踢他的陰部和太陽穴,他在法庭上用頭猛撞審判席以示抗議,結果被警察架出法庭;張宏海在法庭上出示脖子上被警察用煙頭燙出的片片傷痕,他的哥哥張宏圖在旁聽席上失聲痛哭。
人權不改善,所謂經濟發展是空談。就算你是富翁,隨時可以把你抓起來,剝奪財產,比如賴昌星和周正毅。
在中國也不可能出現微軟之類的真正大企業,因為靠技術和努力在中國真正創業是行不通的,只有和權力結合才行。作為富人尚且如此,作為窮人就更說不定那一天失業,養老金也沒有。沒有基本的人權和自由,想過富足的生活是不可能的。麵包如果從奴隸主那裡來的話它隨時可以被拿回去。
記者:中國古代的魏晉之士有一個獨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你在<火與冰>裡也提到「中古我欣賞科康,欣賞他刑場奏廣陵散的悲壯。」當時面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嵇康是憤然不平。為表示反抗,他經常逃入山林,與竹林七賢相與邀游。為什麼現代中國的知識精英卻出現了您說的「去勢文化」,為經濟利益而低頭呢?
余傑:49年以後,中共用單位和體制織成了無所不在的大網。知識份子只要在體制裡邊,就被它束縛。我記得不拿政府的工資生活的只有巴金和傅雷。2000年4月份與我簽了合同的中國文學研究所告訴我,報到的手續被凍結。後來我知道是因為中宣部部長丁關根的一個電話,結果我連北京戶口都沒法落實,沒法領結婚證。人口普查時因為我沒有戶口,我成了和美國沒有身份的偷渡客一樣的「黑人」。毛有一句話:「知識份子不聽話不給飯吃」雖然很粗俗,但是說明瞭經濟不獨立,自然人格的獨立就很難。
記者:您對中國教育現狀怎麼看?現代大陸的語文、歷史、政治教育能否起到教育一代中國人弘揚中國文化的作用?
余傑:現代的教育根本就是愚民教育。我舉個小例子,現代的朝鮮戰爭大陸講師美國挑起的全世界史學家都知道真像是北韓先動手。簡直是公然撒謊。丁關根那一個電話跟我編的讀本中揭露這些事實真像有很大關係。我自己選擇這樣付出,我也尊重別人的選擇,但是我不論什麼情況都會堅持我的選擇。
記者:能不能談談您的家庭?
余傑:我太太基本價值觀和我是一致的,她支持我的寫作和思想。她是個基督徒,是一個有信仰的人,所以我不會擔心有什麼其他的事情出現,不會擔心她脆弱或軟弱。因為她支持我,在困難的時候比我還堅強。
記者:談到家庭,中共對法輪功和地下教會的迫害使得許多家庭被拆散。張玉輝因用筆名「和事佬」在海外網路上發表文章介紹法輪功及鎮壓法輪功真相被判十年。大兒子7歲與母親黃紅堅居住紐約,小女兒4歲,現不得不留在中國大陸由親人照料。不知您對這種對信仰的迫害看法是什麼?
余傑:我講過,信仰在當代中國是一種潤滑劑。宗教組織的信徒和個人,只要在憲法和法律之內活動,進行傳道及其他活動,這是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任何人不可以剝奪。侵害這些權利的人才是嚴重的違反憲法。現代中國沒有對憲法的保護,對有權力的高級官員的違憲行為沒辦法進行司法控告。相信將來法律健全時這些罪行會被釘在恥辱柱上。
記者:請給讀者推薦您欣賞的書和作家。
余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托而斯泰的<復活>;索爾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島>;雨果的<悲慘世界>;潘恩文集;胡適文集;殷海光文集。
記者:對想幫助中國大陸的海外華人的建議?
余傑:我認為要進行的長遠行為和為具體事呼籲一樣重要。進行文化交流,翻譯啊,把潘恩、愛默生、華盛頓的作品、文章翻譯出來,把美國的歷史和經典在大陸出版。美國在大陸被嚴重的妖魔化,當作敵人對待,海外華人應該把真正的美國文化歷史介紹給中國。
我想對海外的年輕一代說幾句,有人從宿舍、實驗室、圖書館一天走來走去,不瞭解美國社會,生活跟在中國沒有什麼不同,對美國的民主自由,社會體制沒有瞭解。不管你讀人文科學還是理工科,不要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圈子裡。不要成為狹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