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瞭解慈禧太后的生平或性格並不難,很多人對此也頗感興趣。慈禧太后在設宴招待外國公使夫人時,前前後後餐桌的佈置、裝飾都不一樣。下面就是一些細節,我們來看看慈禧太后在適應外國人的習慣方面有多麼快,或者說她是如何迎合外國人的習慣的。
在最初的幾次覲見中,皇帝、福晉、格格們都站著,在慈禧太后面前他們是不敢坐下的。餐桌上鋪著顏色十分艷麗的漆布,我們都用和手帕一樣大小的五顏六色的花棉布做餐巾。沒有鮮花,桌上的裝飾主要是大盤小盤的糕點和水果。在以後覲見慈禧太后及光緒皇帝時,所有這些禮節都變了。桌上鋪著雪白的桌布,擺放著色彩濃艷的鮮花。後來再進宮參加宴會時,都是既有中國菜,又有西餐。只有一點屬於特殊情況,那就是從此慈禧太后不再和客人們共進晚餐。在正式的覲見活動結束時,慈禧太后從她的寶座上走下來,與那些參加覲見的人短暫交談之後,她即邀請客人們進入宴會廳和福晉、格格們共享盛宴,說根據朝廷規矩,如果太后在場,福晉、格格們就不敢落座,更不敢品嚐那些佳餚美味。但是宴會結束之後,慈禧太后又總是從後面走出來,十分親切地和大家交談。
下面這段「小插曲」可能使慈禧最後下決心不再出席這種宴會。有位身份頗為重要的公使夫人想讓慈禧太后把她使用過的碗送給她。毫無疑問,這位公使夫人想得到的不是一隻普通的碗,而是一件價值連城的文物、古董。慈禧太后稍一遲疑,然後轉過身來對太監說:「我們不能只送她一隻碗。咱中國的規矩都是好事成雙,送東西都要成雙。去找兩隻碗送給她吧。」
然後她又轉過身來對客人們抱歉地說:「我本來樂意送給您們每位兩隻這樣的碗。可是外務部不讓我在接受覲見時饋贈禮物。」以前,每次覲見或宴會結束後,她都親手送給每位外國公使夫人一些小禮物,隨後還要派太監到各個公使館送一些小禮物。
還有一次,上面提到的那個公使夫人從宮裡偷拿了一件珍貴的飾物。她正準備帶走,掌管這些東西的人走過來,讓她把東西放回去,說他對房間裡所有東西負責,要是丟了東西,他吃不了也得兜著走。在中國這樣一個非常講究禮儀的國家,這些公使夫人的舉止是怎樣的一種無禮和冒犯,我們都不難想像。但並非所有入宮覲見慈禧太后的人都是這副模樣。美國駐中國公使康格先生的夫人與慈禧太后結成了親密的友誼,正是因為她對慈禧太后總是那麼尊重。
只有在私下接受某外國公使夫人的覲見時,這位非同尋常的女人才會表現出她的機智,她的女人味兒,和她作為女主人的吸引力與魅力。她與每一位客人握手,非常關切地噓寒問暖;她也抱怨天氣的炎熱或寒冷;如果茶點不合我們的口味,她會非常著急。她十分真誠地說,能和我們見面是她的一種福氣。她還有辦法讓每一位客人都為她著迷,即使她們以前對她存有偏見。她對每一個客人都很關照,這也充分表現了她作為一朝之主的能力。
建立女子學堂
她還利用一切機會瞭解外國的風俗習慣和典章制度。有一次在戲院聽戲時,她把我叫到身邊,讓人給我拿來一把椅子坐下,然後詳細地向我詢問美國有關婦女教育的制度。
「聽說在貴國所有女孩子都可讀書?」
「太后,這一點兒都不假。」
「她們和男孩子學一樣的科目?」
「在公立學校男孩子和女孩子所學課程是一樣的。」
「我也非常希望所有中國的女孩子都能進學堂讀書,可是老百姓送男孩子讀書已很不容易。」
然後我簡單地給她介紹了一下美國公立學校的情況,她回答說:「中國現在的賦稅已經很重,再建公立學校,勢必又要增加賦稅,這不大可能。」
但是,事隔不久,朝廷就發布命令,要求在全國開始婦女教育,到現在,北京,還有其他地方建立起了幾千所女子學堂。
對迷信深信不疑
很少有哪個女人能像慈禧太后那樣迷信。她對命運、符咒、惡魔與善鬼、上帝和魔鬼之類的東西都深信不疑,這深深影響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有人第一次提議為她畫像並送往聖路易斯博覽會展覽時,慈禧太后十分驚訝。經過康格夫人的一番勸說,慈禧太后才答應和慶親王商量商量再說。很快她就派人傳話給康格夫人,說她準備邀請卡爾小姐進京為她畫像。
我們都知道慈禧太后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讓卡爾為她畫像。為了把畫像送到外務部,她專門修建了一條鐵路,而沒有讓人把她的畫像扛在肩上送到外務部,她認為那樣像扛一具死屍。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正趕上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沒能舉辦隆重的慶典活動。所以,她在六十九歲時就迫不及待地舉行了七十大壽的慶典,為的是避邪躲災。她穿的衣服上到處都印著「壽」字和「福」字,而且她送給別人的禮物多數也有吉祥的寓意。她的寢宮裡放著一盤一盤的蘋果,中文裡「蘋果」的「蘋」與「和平」的「平」是諧音,意思是「平安」。她的寢宮裡還總是放著很多桃子,因為桃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長壽的象徵。她身上還帶著很多符咒。康格夫人離開中國時,慈禧太后從自己的脖子上解下一個符咒給她戴上,說希望這個東西保佑康格夫人遠航平安,她說1900年她「巡幸太原」後之所以平安歸來,正是因為這個符咒保佑了她。任何人如果穿的衣服有點兒像喪服,是絕對不能去見她的。
借束腰為纏足辯解
眾所周知,滿族婦女從不纏足,慈禧太后反對纏足比任何人都來得堅決。但她手下的人,如果誰想更改中國的傳統風俗習慣,那麼慈禧太后也是絕對不允許的。曾經有這麼一個人,她是中國駐外公使的夫人,她和兩個女兒在歐洲耳濡目染,都穿上了歐洲最時髦的服裝。有一天她對慈禧太后說:「因為大清朝女人纏足,我們都成了全世界的笑料了。」
慈禧太后說:「我聽說洋人也有一個並非無可厚非的習慣。現在這兒既然沒有外人,我倒想看看外國女人是用什麼東西來束腰的。」 那個婦女長得人高馬大,看上去像一個大水桶,她轉身對身材窈窕的女兒說:「孩子,你給太后看看。」
那姑娘故作忸怩之態。接著慈禧太后說:「莫非你不知我的要求就是命令?」在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之後,她命令給那個婦人的女兒送去一套滿族服裝,還說:洋人婦女受此等洋罪,真是可憐哪。她們用鐵條把自己的腰束起來,直到喘不過氣來。可憐呀可憐!」
第二天那個姑娘就沒有進宮來,慈禧太后問她母親姑娘為什麼沒來。
那位母親回答:「她今天身體不舒服。」 慈禧太后說:「果然不出乎我的意料。束腰的帶子解下來之後,要恢復成原來的樣子,是得需要點兒時間。」慈禧太后好像以為中國女人睡覺時要纏著腳,外國女人睡覺時也要束著腰。
(摘自《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I.T.赫德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