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國政府一直高調宣傳三峽移民在遷徙後,將過上比原來更好的生活,並將獲得政府慷慨的補助。不過事實顯然大相逕庭,政府似乎從一開始就高估了自己提供就業的能力。
廣東三水移民新村的三峽移民在這安家已經將近兩年了,可是時至今日,情況依然沒有任何的改善,連基本的生計也成問題,他們普遍的感覺都是找不到未來的方向。
據三水市西南鎮社堂村的村民們表示,現在村裡很多人都是找不到工作,開始政府也有介紹一些工作,可是那些廠都效益不好,工資很低,有的甚至垮掉了,之後政府也不再管了。現在村裡有些年輕人就在附近的工廠找到了工作,每天工作十小時,按件計酬,每個月大約賺六、七百塊錢,可是四十歲以上的,又沒特長,就找不到工作了,想做點小生意,可人生地不熟的,語言又不通,根本沒辦法,只能閑著在家坐。"最慘的是,有些人才四十多歲,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就靠他了,可現在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生活很成問題。"
而據瞭解,社堂村的這種情況在各個移民新村是大同小異。
崗美村,廣東高明市明城鎮的一個新移民村。提起"新"生活,移民們一臉的無奈:"我們來這裡差不多一年了,全村大約100人左右,現在也只有不到30%的人找到工作,其他的找不到事幹,都在家玩,向政府反映也沒用,現在各地下崗人員多著是呢。現在我們每個月每人還有100塊錢的生活補助費,再過半年就連這也沒了,還不知道怎麼辦呢!"
至於政府原先承諾分給每位移民0.7畝的地,由於土質不好,難種東西,大多移民村都是由當地政府出面,打成漁塘,承包給當地人,移民們每年也就收取兩、三百到一千塊錢不等的租金。
"我們一點也不喜歡這,都想回家,可是回家的路沒了!"在新家找不到歸屬感,這些三峽移民更加懷念昔日家鄉的生活,言語間提起家鄉更是滿滿的眷戀與自豪,"我們以前就住長江邊,巫山人稱小三峽,是著名的旅遊區,在那裡,我們隨便幹點什麼,賺得都比現在多。"
如何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是三峽移民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由於語言的不通,移民們至今跟當地民眾依然是格格不入的。各移民村的村民都表示,搬來這裡這麼久了,他們的社交圈依然侷限於本村內,最遠也就附近的移民村了。"他們(當地人)說的話我們都聽不懂,我們說的話他們也聽不明白",這除了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之外,還帶來一個更大的隱憂:三峽移民的孩子們"成績都下降了,有些甚至退學在家",最大原因就是在廣東三水、高明當地的中、小學依然沒有普及普通話,有些教師上課時仍用當地方言(白話)教學,小孩子都聽不懂,自然也就無心向學了。
文化的差異,生活習慣的不同,語言的不通……這些無疑都給這些移民的"新"生活設置了種種障礙,而缺乏政府的有效指引更是令他們無所適從。
"我們回應國家號召,離鄉別井搬到這裡來,人生地不熟的,只能靠政府,可政府不聞不問的,我們也不知道要怎麼辦了!"一移民如是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