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照常封鎖新聞


(美國之音記者5月28日報導) 薩斯病疫情在新聞封鎖的掩護下肆虐中國廣東和首都北京,並擴散到世界五大洲,給全中國和全世界造成嚴重的生命和經濟損失。但是,現有的各種跡象顯示,中國當局目前沒有解除新聞封鎖以避免SARS一類災難重演的計畫。
中國國內外的觀察家普遍注意到,在五個月的新聞封鎖和發放有關SARS的虛假信息之後,中國政府從4月20號開始承認,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也就是傳染病SARS是「全人類的災難。」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和中國官方的新聞媒介始終迴避了國外輿論普遍談論的一個問題,這就是:這場人類的災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政府以及中國的新聞封鎖制度造成的。

面對海外輿論和外國領導人有關中國政府隱瞞傳染病SARS是極端不負責任的強烈批評,中國政府到目前為止沒有作出正面的反應。但是,中國官方的新聞媒介目前在大力宣傳,中國政府在樹立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形象。從4月20號開始,中國政府開始逐日公布全國的SARS疫情。(大多數中國官方新聞機構堅持稱SARS為「非典型肺炎。」)

*SARS信息受嚴密控制*

人們注意到,有關SARS疫情的信息,在中國依然受到嚴密的控制。對海外的新聞媒體有關SARS疫情一些最基本問題的詢問,北京的醫院必須首先得到得到政府的批准,否則不能作出回答。官方的新聞媒介在大力宣傳所謂的「戰勝非典」的英雄事跡,但是,對造成非典SARS災難的人為因素避而不談。

一些觀察家曾一度期望,中國政府會至少是有限度地開放報禁,允許中國國內的新聞媒介今後可以獨立地向公眾報導傳染病、食物中毒之類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以避免中國公眾無端中毒、染病這樣的災難。但是,形勢的發展似乎使那些期待中國新聞自由的人大失所望。

中國國務院在5月中旬號公布施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國衛生部一位高級官員隨後作出解釋說,新公布的條例的一個主旨是,「沒有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即衛生部)的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包括新聞機構都無權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也就是說,今後類似於食物中毒或SARS一類的信息,仍然要由政府通過衛生部一手控制。

*政府汲取反面教訓*

在香港的觀察家柳三禪認為,中國政府的這個規定,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可以理解的,顯示了中國政府還是汲取了SARS瘟疫的教訓:「現在看來,我估計在北京的政府領導高層,他們也是從各方面汲取了教訓的。一個教訓是,他們可能是認為我應當對這種傳染病有更多的瞭解,再去做一個決策。如果能控制得住,我就不必要那麼多的透明度,把消息壓住,不讓外界知道。」

但是,另外有許多觀察家認為,中國政府如此汲取SARS教訓,實在是匪夷所思。因為顯然基於同樣的邏輯和思維,在SARS疫情在北京爆發的三四月間,中國前衛生部長張文康以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堅持散佈假消息,要中國人和外國人相信,中國已經有效地控制了SARS,儘管當時的實際情況是,SARS疫情在北京已經失控。張文康後來為此被免去了就任才一個月的衛生部長職務。

記者向中國衛生部國際合作司一位官員提出了這個問題。記者問:世界輿論普遍認為,SARS災難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政府的新聞控制、封鎖造成的,一般邏輯的結論是中國政府應當放鬆控制和封鎖,但中國國務院以及衛生部新發布的條例和解釋,似乎違反一般人的邏輯,為什麼?中國衛生部的這位官員表示,這種原則性的大問題,不是衛生部所能解釋的,並建議記者最好詢問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但是,北京的電話局報告說,理論上是專門負責對外聯絡的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其電話號碼不對外公開。

評論家柳三禪表示,尊重人民的知情權,放開新聞管制、實行新聞改革,必然牽涉中國的政治改革。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在可見的將來,沒有政治改革的跡象,不要說SARS在中國造成幾千人染病,幾百人死亡,就算是造成一千萬人死亡也還是照舊:「中國政府黨政軍是完全一體的,一起控制(社會)的。而媒體是屬於政權的一部分。就算是死了一千萬人,他還是要這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