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要出去,接受兩種文化的撞擊。」19歲的水韋已經寄託(GRE和TOFEL)了兩年。水韋認為,美國人的思維方式與中國人存在巨大差異,瞭解和感受這兩種文化是完全有必要的。實際上,許多在校生,尤其是那些有志於學術研究的學生都是這種想法,他們希望通過思維上的突破或研究方法、研究條件的改進提高自己的學術能力。
就只為鍍金
吳先生是某高科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收入不錯地位不錯生活也不錯。
去年夏天,他走出了公司的門而進了新東方的教室。「要想掙更多的錢或有更好的發展,還是有個留學經歷好!」這種出國動機也很普遍,有過留洋經歷,再有個過硬的洋文憑,在人才市場上絕對會成為搶手貨。
尋求一種感覺
有一種人,他們既不想做學問,也沒想謀求什麼大發展,就想尋求一種異國情調。「你看,遠處的雪山與近處的森林再加上面前的綠茵,多麼富有詩情畫意!」想留學日內瓦的小芸總在幻想著有一天自己就置身其中。
這種人並不少,他們有著不同的感覺,嚮往著不同的地方。有人想去德國,據說那裡充滿理性;有人想去法國,據說那裡充滿浪漫;有人想去以色列,據說那裡蘊藏著智慧。
因為他(她)在國外
文潔已經在收拾東西準備登機,飛往男友所在的國度了,但她的研究生還有一年才畢業,這個學位只有放棄了。「兩年來,我們只能通過E-MAIL聯繫,偶爾能收到一些『MADE
IN
USA』的禮物,也算是見物如見人了。」這兩年中,她為了與男友在萬里之遙的地方會師,拚命地學英語,最後拿到赴美簽證。
迫不得已
曉民8月就要離開中國了,她出國的願望並不是非常強,每次回到廣州的家,父親總會有意無意地羅列出出國同學的名單,詢問她什麼時候走;同學的家長也奇怪,「這孩子以前不錯,怎麼還在國內」。在這種情況下,「反正家裡不缺錢」,那就出國吧,「幾年之後不就回來了」。
上不了大學就出國
葉子是去年自費去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如果不出國,就有考不上大學的危險,於是,家長沒等她上完高三就把她送出去了,還上了一所相當不錯的大學。這種出國方式在家庭收入比較高的大城市比較常見,但隨著高校擴招,這種方式有所收縮。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