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陳明德指出,我國居民收入已出現兩個應當警惕的徵候:其一,2000年城鄉整體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達到0.417,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其二,不同收入階層形成「金字塔」型分布。年均收入接近和超過2萬元的佔總人口的3.5%左右,而一半以上人口的年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
提案認為,收入差距的擴大有兩種原因,一是分配方式的市場化和改革發展的時空差帶來的影響,二是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機制中非市場化的不合理因素的影響,而後者往往是出現畸形高收入的主因。提案提出了八點建議,其中有三點特別引人注目。
讓更多低收入者就業
提案: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是為城鄉低收入群體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的最有效途徑;另外還應加大農業投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控制和縮小城鄉與地區差距。
答覆:國家計委綜合司副司長韓文秀說,今年將增加800萬個就業崗位,並要將失業率控制在4.5%。目前國家已就發展中小企業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今後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中,將更多支持那些有利於增加就業崗位的項目;在安排國債投放時,也將更多地照顧西部。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表示,根據今年的財政預算,將繼續加大扶貧力度,增加扶貧支出,其中用於再就業工程的資金將增至47億元。
擬對高消費直接徵稅
提案:在稅收調節方面,一要加強對個人特別是高收入行業和個人所得稅的征管;二要改革完善財產稅,可以徵收遺產稅和特別消費稅。
答覆:國家稅務總局總經濟師王力表示,目前稅收中的最大問題是對個人收入不能實行有效監管。這是因為個人收入在初次分配中過於混亂,各種工資外收入太多,加之現金流通過於寬鬆,導致監管不足。目前針對高收入人群已有一些監管辦法,諸如建立高收入個人檔案,100多萬人被納入其中。
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表示,目前開徵遺產稅的時機尚未成熟,如果開徵可能弊大於利。一是民營經濟發展和資本積累還處於初級階段,大多數致富者都是創業者,其擁有的財富基本上是經營所得。按照國際慣例,這部分財產在徵收財產稅時應給予一定照顧。這些致富者大多處於青壯年階段,遺產繼承人是潛在的。因此即使開徵遺產稅,國家近期內收入也不會太多,還可能對民營經濟造成一定衝擊,挫傷其生產積極性,帶來資金外流。徵收遺產稅還會影響投資環境問題。此外,我國在遺產稅征管上尚存在很多難點。如個人財產登記、申報制度不健全,財產評估制度不完善,遺產數量難以確認,無法保證遺產在徵稅之前不被分割或轉移等。
目前國家對娛樂業的稅收率已由過去的5%-20%統一提升至20%,以期對高消費項目起到稅收調節作用,但現在看來還不能如願,下一步將考慮對高消費項目直接收稅。
針對部分逃稅現象,比如長期借單位的錢辦自己的事或將家庭消費拿到單位報銷,有關部門擬對這類情況也要收稅。
補貼獎金納入工資中
提案:為增加收入透明度,應實行完整的貨幣化工資制度,其中主要是要重新設計和調整工資結構,把工資外相對固定的各種補貼、獎金等納入工資收入,成為居民的持久收入。
答覆:人事部副部長戴光前表示,國務院近兩年來已就此進行過調研,並提出了方案,目前一些地方已把部分工資外的補貼納入到工資中,比如廣東。不過由於工資外收入結構複雜,有些現在還不易被納入工資中,比如住房補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