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電報導,若在以前,這是不可能。中國的主要官方媒體向來對這些災難性的突發事件,報導極為謹慎,不是不作報導,就是一級級地請示後延遲發布或淡化消息。對文藝作品的審查更是嚴之又嚴。
外電稱,這種變化來自北京新領導人對宣傳政策的轉變,北京的傳播政策正在越來越「貼近群眾」。負責宣傳工作的新任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日前指出,宣傳工作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衡量精神文化產品,最終要看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喜歡不喜歡。」
有媒體稱,李長春在香港旁邊的廣東生活過好幾年,受其媒體影響,宣傳思想也許更開放。
《世界日報》專欄文章談到此現象時說,北京早前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有一天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發現半個小時的節目中有26分鐘播的是領導人的活動。胡錦濤不滿地說,這怎麼能體現出執政為民呢?後來他還要求李長春找有關的人去談談。
外電指出,儘管如此,中國內地的各大主要報章媒體在報導方向上仍受到諸多制約,內地的報業鉅子們也深知這一點,因而早在幾年前中國內地就出現了「大報辦小報,小報養大報」的浪潮,並出現了不少軟性報紙,也出現了像《南方週末》、《環球時報》及
《21世紀經濟報導》等比較開放和大膽的報紙,這些報紙的言論空間相對來說大了好多。
對此有評論員指出,這是個好現象,中國新聞界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應該做這些事情了,其實中國新聞界也正在做這些事情。不過並不是像中國經濟改革那樣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自下而上,沿著市場化的道路走,不斷根據市場的需要和市場運作規律作調整。這種
調整是反應性的,而不是前瞻性的或者有預先計畫的。
對於中國內地媒體的言論空間,有學者指出:「中國的話語空間有兩方面,一個是官方的,一個是民間的。民間話語空間的很多言論非常自由,而官方話語空間的言論很刻板僵化。比如說新聞記者,同家人和朋友講的是一套,而寫出來的又是一套!?
在文藝宣傳方面,外電還指出,在中共十六大以來的北京戲劇舞台上,既有傳統歌劇《江姐》和現代評劇《西柏坡》,具有主旋律的作品,也有根據西方「反共」作品改編的話劇《動物農莊》。
外電說,奧威爾的原作是影射和諷刺蘇聯十月革命和共產黨的。十六大剛結束,這個話劇就在北京上演了,而且老早就通過了官方的審查。
這究竟是文藝領域大力開放的跡象呢,還是有別的原因使這個話劇「矇混過關」了呢?中國著名劇作家沙葉新對海外媒體稱,他也說不太清楚。不過他說,若按過的宣傳政策,這個話劇是不可能上演的。
香港商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