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國家的民族神話、傳說中,有很多表達著羊圖騰的觀念。古印度的一種神話認為,羊是人和諸神的祖先;古埃及人崇拜聖羊阿蒙,奉公羊為神獸;古希臘的最高神宙斯出生後被他父親扔掉,是母山羊將其奶大,而宙斯的化身便是雙角彎彎的綿羊;非洲北部接近地中海及大西洋的巴巴利之柏柏人,以羊等動物為其祖先;大洋洲巴塔基人的每個氏族都奉祀一種神聖的動物,其中有羊;阿拉伯的民間故事、童話、寓言中,羚羊多被視為美好精神的化身,吉祥如意的象徵;阿聯酋的首都阿布扎比以當地的羚羊命名,傳說阿布扎比早年叫「無名荒島」,後來有一遊牧部落首領攜子追逐獵物時在此發現了羚羊群,並在此定居,把此處稱為「阿布扎比」,即阿拉伯語「有羚羊的地方」。
羊的種類很多,有綿羊、山羊、羚羊、黃羊、青羊、盤羊、岩羊等,僅以綿羊為例,世界上的綿羊就有200多種,國外較著名的有哥倫比亞羊、巴拿馬羊、牛津羊、漢普郡羊、塔吉羊等。世界上養羊業最發達的國家當屬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和阿根廷。澳大利亞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人養羊有著一段浪漫的歷史:200多年前,澳大利亞還荒無人煙,也沒有羊。1788年,菲利普船長率艦隊到此,帶來了好望角的大尾羊和印度的孟加拉羊,後來的第一批移民又帶來了26只西班牙產的美利奴羊,從此,羊在澳大利亞安家落戶。
羊與澳大利亞人的文化習俗緊密相關。每年8月14日為澳大利亞的羊節,屆時,全國各地牧羊人歡歌笑語,燃放爆竹、焰火,向羊群賀喜,祝它們「節日快樂」,然後趕著羊群到一塊水草豐美的地方,讓它們享用一頓美餐。按照規定,這一天對羊格外關照,不得鞭打羊群,而是任其自由吃草、追逐。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剪羊毛不僅是一種職業,而且還是一種快樂,在這些國家的許多牧場,都會看到剪羊毛表演,訓練有素的牧羊犬在主人的指揮下將羊群分別趕到不同的圍欄裡,剪毛工便開始他的表演,先剪腹部,接著剪全身、頭部和尾部,不到兩分鐘,一隻羊全身的毛便會被剪光。
在澳大利亞許多地方的商店裡,都會看到有關羊的工藝品。在澳大利亞東部古爾本城,有一座巨大的綿羊造型的建築高高矗立著,它有著彎曲的巨角、厚厚的長毛、牆柱般的羊腿,其實,這是一座外形為美利奴綿羊的商店,店內擺放著各種大小不同的羊模型、羊毛製品等。
在紐西蘭的旅遊勝地羅托魯阿,有一個羊博物館,館內展示著各種羊標本以及大量養羊和剪羊毛的工具圖片,以介紹牧羊業和羊毛加工業的發展史。
在非洲的突尼西亞,斗羊的民間娛樂活動有1000多年的歷史,1975年還專門成立了有關斗羊的全國性聯合會,並制定了比賽規則,每年都要舉行幾次。羊的生命力極強,摩洛哥南部沙漠中有一個綠洲,那裡有一個奇特的
景觀--羊上樹。在一片灌木林中,一群黑山羊站立樹上,咀嚼樹葉,有的居然爬上了樹枝頂端,有的竟能頭朝下,那樹離地面有三四米高,黑山羊卻在上面悠閑自得。這裡地處沙漠高溫地帶,氣候乾燥、寸草難生,只有這些耐高溫的灌木,於是,黑山羊便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為生存而展示上樹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