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當世界不少國家的經濟發展發生「減速」、有的國家還發生了「經濟衰退」的時候 ,只有我們中國的經濟「風景這邊獨好」,仍在「健康、穩定、持續」地高速發展著,並且可以一直持續到本世紀中葉,直到超過當今世界經濟的龍頭「老大」 ---- 美國!
但是,話說得太妙,往往反而會令人生疑。我國歷史上有個特點,凡是真的「形勢大好」 時,例如1963-1965年的經濟調整時期,報刊上倒也並不怎麼湊熱鬧式地跟著大聲叫好。 而到了 1960年經濟空前困難的時候,主要報刊上卻整日價「形勢大好」、「形勢極好」 、「形勢一派大好」的標語口號式宣講滿天飛;到了1967年7-9月份,全國武鬥、天下大 亂,這時候卻反倒說是「形勢大好,不是小好,整個形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可見, 形勢到底如何,還不能光看怎麼說的。
況且,目前中國經濟在「宏觀」上的不少統計材料,令人感到並不能放心。
例如,人們說中國經濟正在「健康」發展,但怎麼診斷出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否真的健康? 我想,第一條診斷標準不應當是「發展速度」,而應當是「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 。就像一個孩子那樣,抽條太快,長成了豆芽菜,體內失去了勻稱和均衡,未必就是健康。那麼,中國的經濟發展的「供求平衡」的狀況,到底怎麼樣呢?
著名經濟學家們在電視裡講:我國一個是投資增長,一個是外貿增長,有了這兩件寶物,中國的經濟發展就是平穩的,供求也就是平衡的。但這種說法並不合乎邏輯,單有投資增 長和外貿增長,並不能保證經濟達到「供求總平衡」。而且事實也恰恰相反,數據顯示:中國的 「總供給」已經大大超過了「總需求」,出現了非常的不平衡。今年,不僅沒有 一種商品供給不足,而且商品種類中86%均供過於求,而且國內的「庫存積壓商品總值」 已經高達4萬億元之巨!這個數字在1996年約為1.33萬億元,經過5年,於去年達到3萬億 元庫存。而現今僅只1年,就飛速脹大到了4萬億元,它與GDP的比例約為41%。這是個令人恐怖的比例,但在我國似乎沒有人因此恐怖,大家仍然興高采烈,高唱讚歌或者大扭秧 歌。但要知道,在西方國家,這個比率通常不會超過1%!
再看看商品房,據統計,1999年的前5個月,我國住宅投資額、商品房竣工面積均比頭年 同期增長3成多,而商品房銷出的面積,僅比頭年同期增長13.65%,也就是說,我國商品 房的空置率很高。因1995-1997年三年的商品房可供量為44018萬平方米,因此計算出當時 的商品房空置率為16%,當時有專家說,這種比率是一個「危險期」。但中國人對什麼「 危險」歷來是滿不在乎的。果然,3年過去了,大家相安無事,時至2002年7月底,據報導,全國商品房的空置面積仍在大增,已經高達1.2億平方米,比起3年前增加了3000多萬平方米,全國商品房空置率居然已高跳為26%,這個數據是美國的4倍、是香港的8倍、是國際警戒線的2.5倍。但直到今天,仍然是全國遍地大興土木,拚命地蓋著華貴大廈,商品房價格也居高不下,有誰真的拿「危險期」當回事了嗎?
由於發生了這樣嚴重的「供需失衡」,在我看來,縱使金融業沒有腐敗的問題,僅只由於我國消費品及商品房的高度積壓,國家的金融都會自然而然地發生難以避免的高「呆賬」 率。因為商品積壓麼,因此全社會資金就必然陷入週轉不靈。何況,目前在中國腐敗已經 浸潤了各行各業、正在深入骨髓。中國的「壞賬率」到底有多高?始終沒看到清楚的材料。人們的猜測在20-60%之間。2002年2月間央行行長表示,2005年底一定要將我國不良貸 款率降到15 %。這個15%其實也是個超高指標,但還要使用3年的時間,並使足一把勁兒來爭取,可見目前我國呆賬率之嚴重。而獲悉,西方國家的銀行不良貸款率,居然通常也 僅有1%!
可見,中國經濟的「庫存承受力」和「呆賬承受力」,的確是異乎尋常!在這一點上,中國人真是了不起。若是西方國家,41%的庫存率,26%的商品房空置率,30%的銀行壞賬 率,它們早就完蛋了。
以上數據表明:中國的「總供給」大於「總需求」,不是大了一點,而是實在太大了。
那麼,令人不解的事情來了,我國的經濟再繼續高速發展下去,已經過大的「總供給」不就更加大了嗎?在目前「積極的財政政策」下,國家甚至大量舉債,進行投資,用以彌補來自民間的氣力不足的「總需求」。但無論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或是投資電力、輸 氣、乙烯項目之類,還是製造業,總之,錢花了,雖然醫得眼前瘡,但不可避免的進一步 的結果只能是:「總供給」在以後只會越來越巨大。
這樣,投資越多,生產得越多,然後「總供給」進一步與時俱進地膨大,「總需求」只能 相對的愈益不足,商品就更是賣不出去,日後的工商業必定就會更加艱難。從而,形成人們常說的「惡性循環」。
顯然,若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只能擴大總需求,讓總供給有個去處,方能盤活企業資金 、使企業能進一步生產而不出現銀行呆賬,因而改善資金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因此 ,為了「擴大總需求」,經濟學家們一直在呼籲「擴大內需」。擴大「內需」,顯然是個 很正確的看法。因為中國的「出口總額」在國內的GDP中,只佔20%,這雖然比美國的7% 的比率大不少,但與歐盟諸國相比也並不算大。反正,因此可以看出:儘管在世界經濟不 景氣的情況下,我國的出口總額還是增長不少,但畢竟「外需」在我國只佔一小部分。而 GDP中80%還是須由「內需」來消化。
那麼,我國的「內需」情況到底怎麼樣呢?
先看廣大群眾的消費力吧。照理說,這個消費力應當主要來自全國「工資總額」,所以, 不妨先看看中國的「工資總額」的情況。
全國工資總額,應當是我國清白的「合法收入」的一個大頭。它到底有多少呢?1999年的 全國「工資總額」僅有0.987545萬億元;2000年也只有1.065919萬億元!2001年的材料,不知為何,我在網上至今沒有查到。據我估計,就是到了2002年,全年工資總額也就在1. 2萬億元左右,不會高到哪兒去,因為今年國家職工沒有漲工資。而2001年國家財政給全 國4500萬人漲工資,也就是拿出了700多億元。若是這700多億元都流進了消費品領域,要 消化掉3-4萬億元庫存,也正合了一句成語,叫「杯水車薪」吧。
關於「工資總額」,根據2000年的《中國統計年鑑》,我曾把「工資比重」的情況計算如 下:
年 國內生產總值(GDP) 工資總額合計 工資在GDP中比重 工資比重的
份 (億元) (億元) (%) 年增長百分點
1978 3624.1 568.9 15.7 -0.38
1979 4038.2 646.7 16.0 0.32
1980 4517.8 772.4 17.1 1.08
1981 4862.4 820.0 16.9 -0.23
1982 5294.7 882.0 16.7 -0.21
1983 5934.5 934.6 15.7 -0.91
1984 7171.0 1133.4 15.8 0.05
1985 8964.4 1383.0 15.4 -0.38
1986 10202.2 1659.7 16.3 0.84
1987 11962.5 1881.1 15.7 -0.54
1988 14928.3 2316.2 15.5 -0.21
1989 16909.2 2618.5 15.5 -0.03
1990 18547.9 2951.1 15.9 1.79
1991 21617.8 3323.9 15.4 -0.53
1992 26638.1 3939.2 14.8 -0.59
1993 34634.4 4916.2 14.2 -0.59
1994 46759.4 6656.4 14.2 0.04
1995 58478.1 8100.0 13.9 -0.38
1996 68593.8 9080.0 13.2 -0.61
1997 74772.4 9405.3 12.6 -0.66
1998 79552.8 9296.5 11.7 -0.89
1999 81910.9 9875.5 12.1 0.37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以上數據均為「當年價格」,因此不是「可比價格」,所以不表 明增降「指數」;「工資總額合計」是指國有、集體和其他所有經濟單位的職工工資總額 合計。它包括的範圍是:(1)計時工資(2)基礎工資(3)職務工資(4)計件工資與計 件超額工資(5)各種獎金(6)各種津貼(7)加班工資(8)其他工資。在《中國統計年 鑒》裡, 「國有經濟單位」,除了各種經濟行業以外,還包括:(1)國家機關、政黨機 關和社會團體;(2)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3)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 業;(4)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5)社會服務業。
從這份表上,人們不難看出:我國的「工資總額」在GDP中的比重是很低的。而且這個比 重,在改革以來的絕大多數年份裡是負增長。正因為我國「工資總額」的比重如此之低, 所以,腐敗這匹「野馬」在中國才有了廣闊的錢財世界可以縱橫馳騁。
在這樣一個很低的「工資總額」之下,1995全國的工薪收入者平均月工資不到460元;而 直到 2001年,也就只有780元左右。甚至在生活費用頗高的北京,據宣布,人均月工資收 入大約也就1000元左右。當然,這裡都是「當年價格」,不是「可比價格」。
我們還可以吃驚地發現:1998年的數據是,美國的平均工資是中國的47.8倍,日本則是中 國的29.9倍,而韓國是中國的12.9倍。而數據還表明:韓國在1962-1982年20年間的經濟 發展奇蹟中,平均年增長率也不過就是8.3%。而據我國公布的統計,我用幾何平均法計 算了一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1999年的22年間,平均增長率高達9.6%,比當年韓 國「起飛」的速度要高。韓國60年代初的「人均國民收入」也不過90多美元,它的平均工 資怎麼會比我們高上10幾倍呢?我們的錢都到哪去了?
我國的工薪收入者以外,絕大多數城市居民也並不是「高收入」。公開的統計材料就能說 明這一點。例如,2001年被認為是我國城市家庭收入「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的1年。據宣 布,全國的城市居民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為6860元,按可比價格比2000年增長了8.5%, 若城市家庭平均3.58口人,那麼每月可支配收入是6860元12=571.67元,老天爺爺,人 均竟只有區區 159.68元! 所謂「可支配收入」,在統計上的「定義」是指:「被調查的城鎮居民家庭在支付個人所 得稅、財產稅及其他經常性轉移支出後所餘下的實際收入。」但是我發現,儘管都是國家 公布的數據,但「可支配收入」和「全國工資總額」兩項數據是對接不上的。
據網上報導,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稱,2002年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元,同比 增長7.5%,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6.9%。這個數據使我感到奇怪,如果是「人均 」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說,1年起碼可以達到人均7008元,那麼3.6-3.8億城市人口的可支 配收入總計就將為2.5-2.7萬億元。實際上,全國的工資總額只可能有1.1-1.2萬億元。所 以,我疑心這裡是否錯將「戶均」說成了「人均」,但再一算,仍然不對,如果按「戶均 」計算,那可支配收入總額將只有6900-7500億元,又太少了。總之,牛頭有點對不上馬 嘴。我想,如果是隨機取樣的抽樣調查,為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那麼城市人口收 入在總量上就超出了「工資總額」約1倍半。難道我國城市的普通居民的「灰色收入」有1 .5萬億元嗎?只能用一句南方話說:天曉得!
這裡可能還不包括富豪們的「黑色收入」。
我們再來估計一下老實巴交的中國勞動農民主體的收入。 據網上報導,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說2002年一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94元,比頭年增長1% ,考慮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但在我看來,這個數字是否有點過大?照此計算,農 民人均現金收入全年就將近2400元,中國農村約有10億多人口,那麼全體農民的全年收入 將超過2. 4萬億元,佔了GDP的1/4。這有可能嗎?
但牽(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