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外匯儲備是每個國家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該國中央銀行所擁有的全部對外資產,包括貨幣黃金、特別提款權、在國際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外匯和其他債權。
一國外匯儲備的變動主要受兩項國際間的經濟活動的影響:一項是國際間的商品和服務貿易往來;另一項是包括直接投資、債券買賣和貸款在內的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無疑,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順差通常是外匯儲備增加的重要來源。這一點並不難理解。因為如果該國的出口收入大於進口支出,勢必使得該國的外匯儲備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外國在該國的投資大於該國在外國的投資,也會使得該國的資本帳戶出現順差,這也是形成外匯儲備增加的一項重要原因。
多年來中國的出口一直大於進口,這是其國家外匯儲備持續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二零零一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大約為二百八十億美元,對當年新增外匯儲備的貢獻率約為百分之六十。同期外國在華的直接投資高達四百四十多億美元,減去不到七十億美元的中國在外投資,投資資金的淨流入約三百七十億美元,對當年新增外匯儲備的貢獻率約為百分之八十。與此同時,導致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主要三項外匯流出是服務貿易逆差、購買外國政府的債券和外國企業向境外匯出的投資收益,這些對外匯儲備變動的負貢獻率大約為百分之四十左右。當然,還有大量的非法資本外逃沒有能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得到反映。
一國的外匯儲備通常也是衡量該國經濟是否運行正常的一項重要指標。外匯儲備不足當然對經濟發展有著負面的影響,它使得投資者對該國喪失信心,從而使該國在國際融資市場處於不利的地位。但是,外匯儲備也並非越多越好。在很多時候,一國的經濟增長的快慢與其外匯儲備的多少並不成正比。例如,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但是日本經濟在過去的十年間卻一直在蕭條和衰退間掙扎。國際間通用的一個衡量標準是,一國的外匯儲備最好大約與其當年的外債還本付息額相等,或是相當於其三個月到半年左右的進口額。無論按照哪項標準,中國的外匯儲備都大大超過正常的規模。
中國的外匯儲備過多反映了其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和進口間的極度不平衡。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擴大出口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能給中國過剩的勞動力帶來就業機會,而且也能帶來建設需要的外匯資金。但是進口也同樣十分重要,通過進口,中國的企業能得到所需要的技術和設備,從而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進口也能提高中國消費者的生活質量,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中國長期的貿易順差反映了其貿易和匯率政策的不合理,勢必會妨礙其長期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更何況,這種不平衡也會導致國際貿易摩擦,因而也是不可能持久的。
中國的過量外匯儲備也反映了其資金運用的不合理。一方面作為發展中國家吸收包括外國金融機構高息貸款在內的大量外資,另一方面手中又持有大量的外匯而無處投放,只得去購買外國政府的低息債券。這樣一來一往,其損失不言而喻。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國內投資機制的不合理,一方面使得騙子盛行,國家財產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又使得使得真正有眼光的國內投資者找不到應有的資金,而只好將投資的好處對外國投資者拱手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