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開展反恐怖主義之戰的一年多後舉辦這樣全球規模的民意調查,首先再次印證了美國實力之強,雄心之大,其眼光是放在世界的棋盤上。大概現在地球之上沒有另外一個國家有如此財力和興趣作類似調查。另外,從世界各個角落傳來的反饋會或好或壞,或多或少,給美國以後的全球政策留下痕跡。當然留下什麼樣的痕跡要取決於美國人如何消化調查結果。
站在大力神的陰影之中,世界如何看待美國?
發現之一,總體來說,世界上多數人還喜歡美國。
42個國家中有35個其多數國民對美國持有一定好感,有32個國家其公眾支持美國領導的反恐怖主義之戰。具體來講,世界對美國比較有好感居多,佔總被訪者的39%,對美國非常有好感的佔第二位,19%;對美國不夠有好感的佔17%;對美國非常憎惡的佔16%。
發現之二:反美情緒上揚;親美情結下降
雖然乍看美國在世界的形象還不太壞,但是如果縱向比較,美國在世界的形象在兩三年內有大的損害。1999-2000美國國務院委託佩尤中心調查27個國家對美國的態度,在今年的跟蹤調查中這27個國家有19個國家或多或少對美國的好感下降。「全球態度調查」相比,奈及利亞對美國的好感上升最快,31個百分點(46%到77%),其次是烏茲別克(56%到85%),俄羅斯(37%到61%),烏克蘭(70%到80%)。對美國的好感流失最快的國家包括土耳其(52%到30%),德國(78%到61%),阿根廷(50%到34%)。本來就不怎麼親美的巴基斯坦對美國好感日漸低落,從23%落到10%。
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美國人足跡遍及全球是自己的國家幫助其他人解決問題,發展經濟的見證,但是不少外國人並不這麼想。在拉美,亞洲,非洲,人們普遍認為美國的行動經常是針對窮國。而這種想法並不是只限制在不發達國家。德國和法國人,十個中有七個認為美國政策幫助擴大窮國和富國的差距。最讓美國人焦慮的是調查顯示83%的土耳其反對駐土美軍利用在土基地打伊拉克。
可惜人口眾多的中國大陸,埃及和越南不允許問一些問題,所以在解讀「全球」態度結果時應該保留批判眼光。
發現之三:美國大眾文化比民主價值觀更被愛戴;美國技術才是國家象徵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尤其喜歡美國的大眾文化,比如音樂,電影,電視,還有美國的科學和技術。在政府盡力勸說大家不看美國電影和電視劇的加拿大和歐洲國家,甚至包括法國,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被訪者說自己是美國文化迷。中國,其他亞洲國家,非洲和拉美國家一樣都普遍接受好萊塢文化。調查顯示,雖然政府極力鼓勵推行中國音樂人,但是中國的年輕一代還是非常喜歡美國音樂。總體上來講,喜歡美國文化產品的人中還是年輕人居多。
如果說斯皮爾伯格被全球各個角落接受的話,那麼比爾。蓋茨則更受愛戴。全球絕大多數的人,包括那些對「美國製造」比較有逆反心理的國家,極為讚賞美國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成功。有趣的是,一反一般的俗套觀點,美國技術比美國的民主制度或資本主義制度觀念更被世界接受為美國象徵。
發現之四:窮國更愛美國式民主,富國持懷疑態度
42個國家中有34個其多於一半的國民反對美國理念和習慣的傳播和擴展。除了保加利亞,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厭惡看到自己社會的「美國化」。美國化尤其受到穆斯林國家的抵制。
穆斯林人口佔總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在回答是否贊同「美國擴展其理念和做法是壞的」這一問題時,幾乎所有這些國家絕大多數人回答是,包括美國的盟友約旦(82%),埃及(84%)都是大比例人口。其他穆斯林人口佔人口大多數的國家中只有巴基斯坦(81%)有類似多的人讚同此指責。
然而美國式民主則收到更熱情的歡迎。四分之三的國家中絕大多數人說喜歡美國的民主觀念。非洲國家尤其積極。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對「美國政治制度是否最好」的懷疑來自最瞭解美國政治制度的國家:五分之二的加拿大人和英國人對美國政治制度持懷疑態度。
三分之二的國家多數國民艷羨美國的商業做法,這包括非洲所有國家,六個東歐國家的五個,八個亞洲國家的五個,八個拉美國家的五個;而和美國企業打交道最多的國家,日本,西歐,加拿大最不贊成美國的商業理念。
美國明白了什麼?
「(這次調查結果顯示,)世界眼中的華盛頓所做所為包括她在別國人民印象中所奉行的多邊主義,對窮人的漠視,她對其他文化不可超越的影響力,還有她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上努力欠缺,這些都激發了世界對美國的不滿。可是這種反美主義總的來說不是對美國核心價值觀的全盤拒絕,」布魯斯.斯多克思(英文名:Bruce Stokes)和瑪莉.麥金道(英文名:Mary McIntosh)說。也就是說世界眼中的美國政策和美國價值觀是有區別的,最近的反美浪潮反映了世界反對美國怎麼做,而非美國是誰?
道理之一:應該政策「整形」,而非形象「整形」
斯多克思和麥金道認為美國如果願意做的話,現在還有機會重塑其在海外的形象。歷史上任何帝國都不被人喜愛。小布希政府應努力的方向不一定是要人人都熱愛美國,而是找到方法盡量減少外國人對美國政策和價值觀念的敵意。
斯多克思是佩尤中心的分析家,麥金道則是為佩尤中心開展「全球態度調查」的普林斯頓問卷調查研究機構的副總裁。他們認為小布希政府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用不大大得罪其他國家的方式來追求美國在全球的利益。不是因為美國需要所有人都愛美國,而是美國想實現自己的目標需要海外幫助。
調查表明美國之外的民眾承認恐怖主義是一個氾濫的威脅,他們基本贊同將其根除。但是很多人認為美國想對伊拉克動武,就是純粹為了美國狹隘的國家利益。「如果小布希政府反覆要求盟國同自己在伊拉克問題上站在一起,而盟國政府明知這樣做違背自己人民的意志,那麼這種多邊同盟就不會維持太久,或者貨真價實。
「調查揭示了美國該走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美國需要的不是給自己的形象『整形』,而是需要政策『整形』,」 斯多克思和麥金道說.
道理之二:誰在親美,美國親誰
這次調查顯示有三個因素和外國人親美與否直接有關:年齡,教育程度和與美國接觸程度.
基本上,年齡越大的人越反美。在很多國家,尤其經濟轉型國家,年齡越大的人經常越窮,也越反美,這一點尤其在東歐是這樣。不過總體來講,收入水平和反美的關係比較複雜,所以更清楚的一個因素是年齡。在俄羅斯,71%的年輕人(18歲-29歲)說他們喜歡美國;而只有55%的超過65歲的俄羅斯人說他們喜歡美國。唯一一個例外是加拿大:30歲以下的加拿大人更不喜歡美國,更大聲批評美國。還有捷克和南韓也是或多或少有此傾向。
在以往的民意測驗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反美,然而2002年的民意調查表現了相反的方向。在南非和土耳其等國家有大學文憑的人更喜歡美國。只有巴西和印度,更高教育程度依然意味著更反美。
最後一個肯定和反美傾向密切相關的是同美國的接觸。調查表明越和美國保持某種形式的經常聯繫的人越親美。這尤其是在非洲,中東,部分在亞洲明確表現出來。
政策建議方面,具體來說,美國需要避免「批量生產」所謂的「人民外交(英文名:Public Diplomacy),」 即不管對哪一個國家的公眾,在何種條件下,都用同樣的角度和方式進行政策說服工作。
這一調查結果表明美國應該在「人民外交」中把主要的精力和資源放在非洲和亞洲,因為那裡的年輕人對美國的印象還沒有固定下來。那些已經自認為瞭解美國,而對美國的看法定型了的地區,美國想改變其人民的意識非常困難,斯多克思和麥金道對「國家學刊雜誌」說。
「美國應該意識到,目前因為害怕恐怖主義而對來美簽證和學習的人員進行限制性的政策,美國會在長遠為這一政策付出代價。對美國傳統的開放社會進行限制,美國應該將限制對象範圍縮小,以將其在國外形象的損害限制到最小程度,」斯多克思和麥金道說。
道理之三:不要對盟國想當然
西歐國家,日本和加拿大的國民在這次調查中表明對美國核心價值觀,美國式民主和美國式資本主義都表示懷疑,正因為他們瞭解美國,這一調查結果更讓美國人不安。尤其在東,西歐,如果美國的行動看起來是「美國在勝利,」那麼在這些國家推行美國的「人民外交」就不大有效果,斯多克思和麥金道說。
美國應該容忍別國,尤其是盟國,對民主和資本主義等觀念的不同看法。另外最重要的是,對待世界其他國家關心的重大問題,美國在處理時應該表現出更強的合作性,而不僅僅是將目光停留在華盛頓關心的事務上。美國在闡述自己的外交目標時也應用讓別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表達,斯多克思和麥金道說。
但他們也說,美國再怎樣都不會為了讓別國人民高興而傷害或減少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利益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講都是永恆的。所以對於反美主義,美國最多可以做的是控制,管理,而不是解決和消除。
《華盛頓觀察》週刊,2002年第16期,200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