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質問「逃課」教授
11月4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位大四學生的文章,文章對時下一些教授不重視本科生的教學,頻頻「逃課」現象提出質問。
這位學生在文中披露,他即將畢業,課程大多為專業課,本以為可鑽深一點,然而結果卻大失所望。課程表上安排的明明是某某教授講課,但是一到課堂上就變成其他老師或他的研究生上課,並且都是「研一」的。師弟師妹向他反映,他們也在享受這種「優待」。
他感到有一種受騙的感覺,曾熱血沸騰地上書教務處、校領導,大多是石沉大海,或是推諉了事。他還打電話問過附近幾所大學,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令他不解的是,為何教育部的有關文件成為一紙空文?在他們學校,「逃課」教授們職照兼,課照逃,學校有教學督導團,有校長信箱,都形同虛設。
該學生認為,教授們不按計畫上課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但無論如何,這種做法給本科生造成了損失。
在教育產業化的今天,在校大學生作為消費者,他們的合法權益怎能被大打折扣、任意踐踏?
教授「拉壯丁」是常事
據記者對京城一些高校設置的課程表有名無實、教授有課不講的現象做的調查顯示,教授「逃課」極為普遍,越是有名的教授越不容易見到其面。
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一女生楊某拿著課程表告訴記者,新聞採寫課安排的是徐宏教授,後來徐老師轉到了北大,院裡安排趙錦雲教授給上,可後來趙老師要去香港講課,一去就是五個星期,於是課又改成張老師講。
人大法學院學生們反映,他們大一時,《憲法課》開課不到3個月,老師換了4位。按照規定的課表,某課程的授課教授是法學領域的權威,學生們原以為可以大飽耳福,沒想到權威教授只上了兩堂課就杳無音訊,由他的博士生代課。學生們普遍反映,越是有名的教授越不容易見到其面。
記者在採訪中接到學生反映,北京其他高校也有教授不來上課的情況,或者講課不認真,晚來早走。
更多的學生對教授列表不列課,經常找人代課的行為表示不滿。學生們說,老師的水平良莠不齊,即使找老師代課也應本著負責的態度,而不是「拉壯丁」,找自己的學生充數。一年交好幾千學費上大學,希望學到真東西,不是交錢當聽眾的。
據報導,北京普通高校的在校生所享有的教授資源在全國是最為豐富的,學生與教授的比例為53:1,而全國的這一比例則為141:1。北京高校的教授「逃課」情況如此,全國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教授「逃課」風怎麼剎不住
探究教授「逃課」現象的深層原因,必須從主觀因素、客觀的侷限和體制的缺陷方面入手。
從自身原因來講,教授們沒有按計畫上課,是對教學的重視不夠和外界利益的誘惑。原因多種多樣,如或忙於行政任務,或轉輾各種會議,或忙於應酬名目繁多的社會兼職等。
從客觀上分析,近些年來,大學教育質量的評估體系開始向科研傾斜。但是,清華大學副校長顧秉林院士認為,目前這種評估體系太注重定量指標,忽視定性指標。科研成果容易定量,如發表了多少SCI論文,爭取了多少科研經費。而教學成果很難定量,這導致大學教師對科研產生一種自發的傾向。
同時,現行的職稱評聘制度重科研輕教學。評職稱,論文是硬指標。教學再差,論文夠數就能充數。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塗光晉教授分析說,在國外,職稱越高,講課越多,而我們正好相反。而且搞科研可以折算成課時,課時卻不能折算成科研。
另外,目前高校研究生課程的工作量佔教師工作量比重增大,許多教授反映,他們為完成研究生教學已滿負荷工作,如果再承擔本科基礎課程,不僅精力不濟,還會造成與講師爭飯碗的局面。
然而,毫無疑問,本科生同樣需要一流教授。對此,正如塗光晉教授說「如果學生在本科階段接觸到一流的教授,將使他們終生受益。我母親抗戰時期在武漢大學化學系讀書,她的國文基礎很紮實,因為國文課是由冰心主講,當時冰心已是文壇巨星了。」
如何讓教授多上講臺
有人認為,讓教授多上講臺是個系統工程,沒有一整套保障措施和激勵機制,恐怕很難推行。
據報導,許多高校正在積極完善鼓勵教學的激勵機制,以調動教師從事教學的積極性。北京大學教務部關部長介紹,從今年起,學校實行教師教學質量考核一票否決制。今年10月,北大全校有20多名教授在受聘時被「降級」,在高校中引起震動。中央財大設立的基礎課教學獎,對教授上基礎課也形成了良好的導向。
同時,關鍵還要嚴格執行教育部的規定,即55歲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年至少為本科生主講一門課程。若無特殊原因,連續兩年不服從學校講授本科課程的,可不再聘任其擔任教授、副教授職務。
正如高教司司長張堯學表示,從今以後無論有多少科研成果,如果你不能把最新的科研信息、先進的科學思想和實驗辦法講給學生聽,不承擔給本科生講課的任務,就不能評教授和副教授,就得「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