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情報部門在參加大學畢業生和僱主供需見面會時,他們總是得到一個不起眼的位置,光顧他們檯子的人也經常很少。9/11幫了這些招間諜者。「中情局的檯子現在非常非常受學生們的歡迎,」加里福尼亞州立大學專門學生就業中心的凱特摩爾在接受採訪時說到他們最近召開的大學畢業生和僱主供需見面會,「那總是有一大堆人擠在那裡詢問如何申請中情局工作。」
自9/11美國遭受最嚴重的恐怖主義襲擊之後,在美國聲明「我在為我的國家服務」在年輕人中是一件「酷」的事情,當然作為一個間諜為自己國家服務是一件「尤其酷」的事情。
不僅是大學生對情報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少申請間諜工作的人是已經在他們自己領域裡小有成就的專業人士,不少在國外某一地區有很多工作經驗。大部分現在在申請間諜工作的人還是不到30歲,他們除了聽說過詹姆士.邦德之外,對間諜工作沒有什麼瞭解。
人們怎麼看間諜
我們經常提到美國情報界包括13個部門,其中有不被太多人所知的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國家偵察辦公室(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和國務院。雖然商業間諜技術上是不合法的,但是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使用間諜來收集關於國外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各種情報。
美國人對間諜工作的看法經歷週期性變化,間諜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多多少少影響年輕人對間諜工作的嚮往。
在長時間的和平之後,間諜在美國人心目中常常和壞名聲連在一起。但是一旦要打仗,美國人又爭先恐後地向這一職業致敬,在六十,七十年代當間諜的比德.俄內斯特說,「現在,美國人又回到了戰時心態,所以間諜行業又變得時髦起來。」
俄內斯特沒有提起為什麼美國人認為間諜名聲不佳的一個真正原因是,他們確實做了足夠多的壞事值得公眾對他們白眼相待。1974年聯邦調查局向國會承認前任領導艾德加.胡佛批准他們使用間諜手段和一些骯髒的伎倆來找馬丁路德金和其他民權運動領袖的麻煩。
電視對間諜職業在美國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六十年代冷戰高峰期,美國電視和現在一樣充滿間諜傳奇,比如後來被再次搬上銀幕,由湯姆克魯斯出演的「不可實現的使命」(Mission: Impossible),「我作間諜「(I Spy),「狂野西部」(Wild Wild West)和「變得聰明」(Get Smart)。這時的間諜形象還是比較偉岸。到了七十年代,間諜已經是「無賴」,「腐敗」,「躲在下水道的骯髒的老鼠」的代名詞。
而九十年代間諜的英雄形象隨著「X檔案」又回來了。間諜片和好間諜充滿了電視屏幕,比如「代號(Alias)」,「24」和「情報局」。賓州大學教授電影發展史的凱文哈格比安教授說,「間諜電影是現在這一代年輕人的戰爭片。」
間諜工作是什麼?
一進入中情局的網頁,「加入我們在世界舞臺的演出。。。再沒有任何工作比為中情局服務那樣帶給您更刺激,富有挑戰性的機會。」事實真是如此嗎?
「間諜工作中的很多部分一點不刺激,相反非常枯燥。它不像你看邦德電影那麼光彩奪目。」一位對間諜工作非常瞭解的巴頓學院的教授理查德.葛羅斯金說。為了證明他的觀點,他拿出一份情報機構的工作空缺列單,列單顯示像銀行管理,計算機技能,心理學都是情報機構選用間諜比較看重的才能。有語言能力的申請者,尤其會阿拉伯語,波斯語,或巴基斯坦各種方言,都是情報機構非常需要的人材。「這和為民間企業,組織工作沒有什麼本質不同。當然,可能要求你對組織更忠誠,對工作更投入。但是很多間諜需要做的工作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葛羅斯金說。
當然這並不是說這一工作毫無危險,根據公開數字,從1947年中情局創立以來,共犧牲了79位特工。但是一般情況下,美國的情報工作者不會遇到危及生命的威脅。「在我的經驗,最壞的是不小心被人識破,然後被抓起來,關在監獄一段時間。」 在冷戰期間打入東歐國家的前中情局特工俄內斯特說,「不過危險對間諜來講總是存在的。」
有一個誤解是美國人常常深入敵人心臟,更換身份,喬裝改扮,打入敵人內部。事實上,大多數在海外工作的美國特工只是「個案官員」,他們從在某一個國家當臥底的人手裡拿出情報,這些臥底一般是當地人,他們會經常面對生命危險。
「(所以),中情局的特工常常害怕的是他們自己犯一個錯誤,把其他人害死了。」 俄內斯特說,「這是常碰到的事情。」
原載:《華盛頓觀察》,2002年第五期,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