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對中共十六大的關注點,一直集中於江澤民的去留,對軍方人事則議論不多。近日,美國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瀋大偉發表研究報告,提出中共中央軍委在十六大的整個變化問題,媒體爭相報導。不過,瀋大偉的分析,讓北京人看了,尤其是軍方人士看了,免不了有隔山打牛之評。例如,有關曹剛川可能頂替張萬年角色之議,就似乎有太多的美國觀點,而少了些中國觀點。
選軍頭非僅從年齡考慮 以世界各國的標準看,中國軍頭幾乎是最老的,現任中央軍委成員,包括現任主席江澤民、副主席張萬年、遲浩田,總參謀長傅全有、總政治部主任於永波、總政治部副主任王瑞林、總後勤部部長王克,都是過七十歲的人,只有第一副主席胡錦濤六十歲、總裝備部部長曹剛川六十七歲、常務副總參謀長郭伯雄六十歲、總政治部常務副主任徐才厚五十九歲。
也許,瀋大偉從年齡上分析,猜測曹剛川有可能接任張萬年的軍委副主席,成為實際上的軍方第一人。因為,若七十以上的都退,七十以下的曹剛川地位高於郭伯雄、徐才厚,以順位遞升計,自然是曹剛川主軍。
但事實上,和中共總書記沒有規定任期一樣,軍頭也未有定出年齡上限。雖然全球軍隊人事大都規範化,一般比政商界人士年輕得多,但是中國的軍委成員年齡甚至沒有「過了七十」要退的約定。這其實正是中國國情的特色。由於中國的軍事領袖,不但是軍頭,而且還是政治領袖。軍方高層在十六大上有發言權和投票權。軍頭在政治局也有發言權和投權。
江澤民雖然對毛澤東思想已經不以為然,但是仍然堅信「槍桿子??出政權」,軍隊國家化還被視為異端邪說。因此,判定十六大中共對軍方高層人士的調整,年齡應不是最主要的考慮因素。穩定第一。新的軍委班子,首先要有利軍隊的穩定,其次要有利政局的穩定。
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後,軍隊穩定是鄧小平的第一考慮,他不但留任七十多歲的劉華清,而且起用八十歲左右的張震。十四大時,本來是由楊白冰主軍,那時他也七十有多,只不過楊白冰不服江澤民,鄧小平為了穩定才「揮淚斬白冰」,起用了原來定下退休的張萬年。所以,年齡在決定最高軍頭不是硬指標。
在十六大這一波人事調動,以正常安排看,張萬年、遲浩田退下,應在情理之中,但是由誰接替呢?無疑,這首先牽涉的是江澤民是否讓出軍委主席一職的問題,若然胡錦濤接軍委主席,也就對接替張萬年、遲浩田的人選有較多的發言權,使到軍頭人事格局出現微妙的變化,但是考慮到江澤民在十六大之後必然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有核心地位,新的軍委班子必然還是「姓江」的班子,這個班子將繼續為江澤民「保駕護航」,繼續聽從江澤民指揮。
接遲浩田任防長機會大 在這種情況下,軍頭應該是一位能夠「鎮得住」的人物,而不是「毛頭小子」。十四大時,鄧小平搞掉楊白冰,將張萬年從大軍區司令員職位一下子擢升為全軍之帥,若在平時這是有風險的,因為張萬年的資歷、能力並不足以號令其他大軍區司令,別的不說,就是遲浩田也遠在他之上。但是,其時鄧小平尚在,鄧小平可以為張萬年撐腰,張萬年方可順利掌軍。
如今,鄧小平不在了,江澤民遠沒有鄧小平的權威,因此江澤民這次安排軍頭,應按常理去走,少冒風險。如此思考,傅全有接替張萬年不失為穩定的安排。以傅全有的資歷和能力,指揮其他七大軍區和軍兵種、司令,應無問題。
若然傅全有因為過了七十,不在考慮之列,那麼下一個人選應是現任軍委委員、副總參謀長郭伯雄,而不是曹剛川。郭伯雄和曹剛川相比,至少有兩條優勢;第一,路線對頭;第二,履歷完備。
瀋大偉所處的美國,國防部長可用文官,而中國的軍頭基本由軍事指揮員提拔。十四大時,鄧小平搞掉楊白冰,沒有起用「反楊」有功的遲浩田任軍隊第一把手,就是因為遲浩田是部隊??的文官出身,沒有當過大軍區司令員。
郭伯雄是標準的武官,又擔任過擔負對臺作戰重任的南京軍區司令員,再升任副總參謀長,負責作戰和平時訓練。而曹剛川沒有當過師長、軍長、大軍區司令員這些軍事主官,雖然留學蘇聯,主修炮兵,在對越反擊戰指揮過炮兵配合作戰,但始終沒有當過軍事主官,履歷被視為不完備,欠缺指揮作戰訓練的經驗。
所以,剔除其他派系因素,現專注國防尖端武器研究的曹剛川,要成為頂替張萬年的角色,困難相當大。北京軍方人士說,甚至從現任大軍區司令中挑選也優於曹剛川。事實上,曹剛川未來十六大頂替遲浩田,任國防部長的可能性相當大。總裝備部的前身是國防科工委,張愛萍就是從國防科工委一職升任國防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