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大後誰能垂簾聽政這場戲中,上述三個因素,第一個我們上週討論過了;第二呢,我看勢均力敵,因為江、宋都是政治家,能到今天這個地步,一定是道行高深。兩項算下來,和一局,宋勝一局。關鍵就在第三項了。宋平什麼能耐,居然能和『第三代領導核心』爭一日之長短?某些看官可能有這樣的疑問。今天我們著重討論這點。
概括地說,宋平的權力根基,在於他是陳雲的衣缽傳人。陳雲在鄧小平時代的地位,那是隱然與老鄧相抗衡的、無可爭議的第二大老。為什麼陳有這麼高的地位呢?大體說來,原因有三:一是黨內資歷深厚。早年與共產國際相聯繫的經歷不說,『文革』前在所謂『第一代領導集體』中,陳雲排名在鄧之前。二是品格、能力與威望。陳雲這些方面在中共內部俱能服人。就品格講,陳雲不僅以清廉公正著稱,而且在『文革』後確實做了一件出以公心的大事,並由此奠定了可以不買鄧小平賬的政治基礎。這件事,就是和葉劍英等一起敦促華國鋒請鄧小平出山。既然當年陳地位在鄧之上,而陳更是中共第一代領導人中公認的經濟專家,則在『文革』剛剛結束的時候,以陳已經『平反』之身,不去敦請甚至阻撓當時還在挨批的老鄧出山,而是自己試圖聯合葉劍英、李先念主導朝政,恐怕也可以算是名正言順。偏偏陳雲要把老鄧請出來壓自己一頭,這確實是老成謀國之舉。同時,陳雲還為劉少奇、彭德懷、陶鑄以及一大批老幹部的平反出了大力,這也進一步提高了他在中共黨內的威望。
陳雲的第三項資本,就是他那戰爭時期橫跨紅區與白區、建設時期橫跨黨務與國務的權力基礎。紅白區的事情先不說了,就黨務而言,陳雲當過中央組織部長,掌握人頭;就國務而言,陳雲長期主管經濟和財政。可以說,陳是『建國』後『文革』前中共經濟管理體系的第一號人物;國家計畫委員會這個毛澤東眼裡權大無比的『小內閣』,就長期在陳雲掌握中。陳的門生,往往也同時具備這兩方面的歷練。其中最突出的是姚依林,是改革年代的第一任中央辦公體主任(接替汪東興),也做過國家計委主任,在八十年代中共領導層中也是改革和保守兩派均承認的經濟大專家。記得八八年夏天經濟形勢出現問題,趙紫陽在提出經濟決策思路的時候,總要先找姚商量--而那時李鵬是總理。李、姚都是保守色彩鮮明的人物;趙這麼做,顯然是因為尊重姚的經濟專才。
姚依林雖然八七年就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但是身體不好,天不假年,並沒有能夠成為陳雲的傳人。和姚差不多,宋平也是曾任中央組織部長和國家計委主任,並長期主管農業,是陳雲式的黨務與國務一把全攬的領導人物。偏偏宋平也有白區工作的背景,與中共『白區黨』兩大山頭即劉少奇系和周恩來系都淵源深厚。特別是,由於做過『封疆大吏』(省委第一書記),宋平政治歷練與能力似乎優於長期在中央部委工作的姚依林。所以,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後中央領導層改組,宋平與江澤民、李瑞環一起進入政治局常委。江是李先念提名,李是鄧小平推薦,而宋當然是陳雲的選擇。
其實,以我的分析,那時鄧小平之所以接受李先念的人選,原因恰恰在於擔心陳雲勢力坐大。試想『六四』後趙紫陽、胡啟立下臺後的前臺權力格局,常委還剩李鵬、喬石、姚依林三人。無論是按排名順序遞補,還是論功行賞,應該都是李鵬繼任黨的總書記;而國務院這邊,總理李鵬如果高升,則應該是排名第二的常務副總理姚依林接任。李與姚都是陳雲門生,而非老鄧嫡系。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