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受大範圍持續降雨和長江洪峰的影響,湖南省湘江、資江和洞庭湖水位不斷上漲,險情頻頻發生。洞庭湖各水站的水位均超過警戒線,其中有兩千多公里的大堤超過危險水位。預計,長江今年最大的洪峰將於8月25日星期天抵達洞庭湖,水位有可能達到1998年的水平。如果長江或洞庭湖決堤,受災人口將超過一千萬。
*上游生態環境受破壞*
美國的「國際河流網」研究員多麗斯-申(申小蘇)在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採訪時說,湖南省今年的洪水,類似1998年50年一遇的洪災,由於上游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大量砍伐森林,致使洪災連年不斷。她說:「上游地區森林受到嚴重破壞,使上遊山洪一泄千里,而不是被山體吸收,潺潺流入河中。湍流的洪水,流速很快,對周圍的房舍和村莊造成的損失很大。」
多麗斯-申認為,洪水既是天災也是人禍。早在毛澤東時代,中國當局大力提倡把荒灘改造成農田,在一些曾經是湖泊和濕地的地方種上莊稼。但是,這些湖泊、濕地和荒灘是蓄洪和吸收雨水的地方。她說,這種毀林開荒,填湖造田的行動,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因此,洪水一到,受淹的不僅是農田,還有已經在周圍定居的人們。
多麗斯-申特別強調,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濕地不僅對水的質量有作用,在泄洪蓄洪方面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濕地像天然的海棉一樣把洪水吸收。她說,1998年夏天,中國總理朱鎔基在討論如何治理和控制長江洪水氾濫時強調,嚴禁在長江上游砍伐森林,下游泄洪區要退田還湖。
*修建大壩不能控制洪水*
多年來中國為了防洪抗洪並滿足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要,在一些主要江河上興建水電大壩。中國政府表示,三峽大壩建成後,長江流域的洪水將得到控制,但是三峽大壩要等到2010年才能建成。然而有些專家指出,修建大壩並不能有效控制洪水。
多麗斯-申甚至認為,在江河上興建大壩,在防洪方面得不償失。她說:「長遠來看,大壩對於防洪來說是弊大於利。大壩對於控制一般的小洪水是有效的。但是一旦罕見的洪水到來,大壩不能承受洪水的壓力而決口,將會使受災程度更加嚴重。」她舉例說,1975年河南省有10多座水壩崩塌,導致23萬人死亡。
加拿大環境保護組織「國際探索」政策主任賴德女士在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中國政府希望通過修堤筑壩從根本上解決防洪問題,但修堤筑壩會使江河中的沉積物增加,水位上漲,導致河水容量和流量變化。洞庭湖的情況就是這樣。她說,大壩堤防越高,大壩決口的潛在危險也就越大。因此,她建議要用非結構性的辦法替代結構性的辦法來應對洪水:「也就是說,要使洪水流速減慢下來。要通過多開闢一些泄洪區,讓洪水泄入泄洪區,來取代把洪水控制在堤壩中的辦法。這需要當局在控制洪水方面有一個全局的考慮。目前無論在歐洲,還是在美國,各國政府在治理洪水的問題上的看法都在改變。修建堤壩最終會導致越來越多的洪災。」
*政府保持傳統思維*
賴德女士表示,雖然中國政府也開始認識到退田還湖和杜絕濫砍濫伐森林對於防洪的重要性,但是政府的重點仍然放在興建三峽大壩等工程上,而不是退田還湖和森林保護上。因此,目前這種洪災還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繼續下去。她說:「這種每年抗洪搶險蒙受巨大損失的情況還會繼續下去。但是有一點已經很清楚,很多科學家和工程師都已經認識到,在治理洪水方面要採取新思維、新的解決辦法。然而,中國政府仍然傾向於採取傳統工程建築的辦法,修筑更多的堤壩,其結果只能是更多的洪災。」
多麗斯-申認為,對付洪水關鍵在於防患於未然,而不是年復一年地搶險救災。她建議說:「重要的是要重視洪水,而不是同洪水做鬥爭。因為洪水總是要發生的。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要隨時做好準備,設立有效的警報系統,開闢充分的蓄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