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秦簡出土時仍保持竹木質地,墨跡清晰,藥水處理後,竟可以看到寄往洞庭的郵書、2200年前的乘法口訣表、秦人借船的字據……湮沒已久的秦朝歷史從此以文字的形式「復活」了!
(一)無名古城出土驚世秦簡
今年4月初,湖南省重點工程碗米坡水電站動工建設。為搶救淹沒區的文物資源,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隊伍進駐湘西龍山縣裡耶鎮。4月下旬,一座散發著濃厚歷史韻味的古城遺址便展現在人們面前。
古城鄰江而建,緊靠酉水,佔地2萬多平方米,有夯土城牆、護城河、房屋建築遺址、排水設施,多座古井規則地分布在古城內外,它們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古代城市系統。此城在史書上無任何記載,當地居民也對其一無所知。
在裡耶戰國古城的發掘中,考古隊員發現古井多口。6月3日,在「1號井」的清理過程中,第一批竹簡、木牘被發現---這標誌著一段湮沒在歷史深處的秦史正在被悄然揭開。
新華社記者獲悉這個重大考古發現後,連夜驅車千里直奔裡耶鎮。6月5日傍晚,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出土簡牘的「1號井」深達9米,井口距地表約3米,邊長2.1米,井的四壁呈黑色,用約厚15厘米的木板以榫卯結構嵌砌而成。數目可觀的簡牘和淤泥混雜在古井第5堆積層之中。
揮汗如雨的考古隊員不斷將一些裹著淤泥、黑乎乎的竹木片遞出井口。考古隊的領隊柴煥波說:「前天我們在井裡挖出幾片竹木片,清洗後竟然發現上面寫著古文字。這真是奇蹟。」
6月5日以後,簡牘的出土數量越來越多。到6月25日,「1號井」出土的簡牘的數量達到1萬枚;今天,這個數字已經突破36000枚。這些秦簡已運抵湖南 長沙,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大樓內開始清洗、拍照、歸檔,然後進行研究。
記者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看到,簡牘以木牘居多,形式多樣,長寬規格各異,還有異形書判(簡),另有少量不規則簡或在隨意材料上書寫的,較特殊的極薄如刨木花上的墨跡。簡文字體有古隸書、古篆書、隸中帶楷書等。字全部是筆墨書寫,字跡工整,運筆流暢。
始建於公元前221年的秦朝,開創了中國統一的新紀元。其創始者秦始皇在位期間,大興「焚書坑儒」,許多珍貴的典籍和文獻被焚燬。在正史中,對秦朝行政制度的記載寥寥數語,社會生活的記載更是不足千字。有關秦人、秦國、秦朝的記載大多數是後人的追憶。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郭偉民說:「裡耶秦簡是一套極為重要的百科全書般的日誌式實錄。發現年代這麼早、數量這麼多、內容這麼重要的簡牘,在中國尚屬首次。它是繼兵馬俑以後,秦代考古的又一驚世發現,蘊涵著巨大的學術價值。」
(二) 專家認定裡耶秦簡是官署檔案文書
湘西裡耶出土大量秦簡的消息經新華社獨家報導後,震驚學術界。一連串的疑雲也隨之而來,秦簡當時有何用途?上面都寫了些什麼?湘西地處秦王朝西南角,為何有如此驚人的秦代考古發現?數量如此之多的秦簡又是怎樣逃脫「焚書坑儒」災難的?
7月25日至26日,40餘位海內外學者聚會長沙,在「湘西裡耶秦簡學術座談會」展開激烈討論。裡耶秦簡之謎得以初步破解。
學術座談會結束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專家宣布,裡耶秦簡初步認定屬秦代當地官署文書,極大地增添和充實了秦代的歷史文獻和檔案資料。
1993年2月,江蘇省連雲港市出土的尹灣漢墓簡牘,將中國的以竹木質為載體的文書檔案歷史推向了2000年前,引起了海內外極大的關注。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高崇文認為,裡耶秦簡的記載將這一記錄又向前延伸了200年,對研究秦的統一和秦文化的傳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也是研究秦王朝地方政權的一個標本。
目前,已清洗秦簡的紀年從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記事詳細到月、日,十幾年連續不斷。其中多枚簡涉及對洞庭郡某一行政建制的討論,有的簡文還記載某一月份中當地駐軍糧食的消耗量。提到的地名有遷陵、洞庭郡、臨沅、弋陽、酉陽、沅陵、益陽、陽陵等數十處,職官有司空、司馬丞、守丞、令守等。
包括李學勤、高崇文、張忠培、吳榮曾在內的多位考古界權威專家認為,湘西裡耶秦簡內容豐富,涉及政治、軍事、民族、經濟、法律、文化、職官、行政設置、郵傳、地理等諸多領域,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中國歷史上起承前啟後作用的秦王朝有關制度的瞭解和認識,對秦史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榮曾說,秦始皇當年「焚書」的對象是諸子百家的作品和經典文獻資料,而裡耶秦簡是官府文書,並不在「焚書」之列,因而在那場文化浩劫中倖免於難。通過解讀已經清洗的秦簡,可以看出秦王朝統治下的地方政權工作效率很高,諸如郵傳、官制、刑罰等方面,皆嚴格按照國家政策和法律執行,不徇私情。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長袁家榮認為,裡耶秦簡是研究秦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第一手珍貴資料,不僅可與中國著名的史書《史記》、《漢書》等史籍互相印證,並能補充其短缺,對中國的檔案學、簡帛學、文獻學、秦史等學科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三)裡耶秦簡已經開始改寫秦史
時光之手慢慢將歷史掩埋於重重塵埃之中,卻又因某些機緣將其驀然掀開。裡耶秦簡的發現,令國學大師驚嘆的是,這竟是繼兵馬俑後,秦代考古又一驚世發現。
裡耶秦簡的記錄表明,早在秦始皇統治期間,就已經設有「洞庭郡」。這個考古新發現使秦代的郡達到37個,從而徹底改寫了秦朝的歷史;
裡耶秦簡還記載有2200年前的乘法口訣表,其中「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的篆文,經專家考證,是中國最早的乘法口訣表,至今還為開蒙兒童所習誦;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榮曾在一枚簡牘上發現「快行」二字,他據此判斷,秦朝時的郵政制度就相當完善,已經出現類似現在「特快專遞」的郵件。
……
隨著清理工作的開展,裡耶秦簡所逐步顯現出來的豐富的歷史內容將完全改變人們對湘西地區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認識。在戰國至秦漢的一段時期,湘西裡耶一度成為楚、秦軍事交鋒的前沿和歷史走廊。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一區域。但歷代古史對這一地區的記載幾乎是空白,一些重大的歷史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撲朔迷離。
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說,秦朝的歷史雖然短暫,但它卻是中國政治體制發生重大轉變的一個時期,這種政治體制從秦朝始一直沿襲到了辛亥革命以前。目前關於秦王朝的文獻資料和文物遺存極少,號稱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西安兵馬俑坑規模宏大,惜無文字記錄,而裡耶既有古城遺址,又有數量驚人的簡牘出土,其價值和意義不可估量。張忠培強調,這次發現其意義不僅是全國性的,也必將在世界漢學研究中書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北京大學歷史系吳榮曾教授表示,這批秦簡涵蓋內容之廣令人驚訝。簡牘上大量關於奴隸的記載,足以看出當時奴隸制度仍很發達。這便對目前認為秦朝處於奴隸制殘餘時期的觀點提出了疑問。而對滴漏計時及文書收發時間的精確記載,則可以看出秦在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後,依靠嚴密的政治制度使它的上傳下達有了高效率的保證。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認為,湘西裡耶古城和3萬餘枚秦簡的發現,不僅找到了秦代考古史上的里程碑式的珍貴材料,還為瞭解秦代社會歷史提供了比以前廣闊得多的全景式的思維空間。同時,它也將改寫和極大地填補正史中有關秦代歷史的大片空白,從根本上改變幾千年來戰國秦漢學術史的面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