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自2001年3月以來,廣東各高校已有9名大學生自殺身亡,大學生自殺事件呈現上升趨勢。雖然大學生自殺佔同類人群的比率並不比其他社會群體高,但因為這個群體本身的特殊性,人們對他們關注的程度、期望值比較高,因此頻頻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本應風華正茂、充滿憧憬的花季大學生,緣何選擇走上自殺的絕路?高校教育界人士如何看待大學生自殺事件?大學生自殺事件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養,大學校園的心理諮詢、教育等課題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補考零分跳樓身亡
校園慘劇
4月25日,廣東某高校大學生李林(化名)的屍體被推進了殯儀館的火化爐。他的死給其家人帶來了莫大的悲痛。不願相信他自殺的親人們提出解剖屍體的要求,導致他的屍體在他死後半個多月才被火化。
4月6日清晨,天剛濛濛亮,校園裡一片寂靜。突然間,「砰」的一聲悶響,驚動了正在巡邏的保安。尋聲而來的保安發現了剛從6層宿舍樓頂跳下來的男子。
「我---是---學生......」李林艱難地吐出幾個字後便七孔出血。學院領導、校醫幾分鐘後趕到現場,立即把他送往附近醫院搶救,可惜到醫院時證實人已經死亡。
李林是該校電子商務專業一年級學生,圓大學夢還不到一年,為何以這種悲慘的方式結束了自己正當花季的生命?
學校一位領導說,李林學習比較勤奮,思想上要求進步,一入校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還參加了黨課學習小組,他作出這樣的舉動確實出乎學校意料之外。校方作了大量調查之後認為,主要是學習上的壓力以及性格脆弱,使李林走上了絕路。
在上學期期中考試時,李林的成績不太理想。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不少科目都取得較大的進步,但計算機基礎課考試還是不及格。李來自農村,家庭經濟並不寬裕。他說過,來到大學不好好學習,多學點知識,那就對不起父母的恩情和期望了。據同學反映,自從他知道計算機基礎課要補考之後,常常悶悶不樂地躺在床上發呆。本學期開學後,李林在補考計算機基礎課時,不知是出於緊張還是疏忽,忘了把答案存檔(文件夾為空),結果補考成績為零分。
得知補考結果後,李林心情很不好,經常念叨說太對不起父母了。出事前一天下午,李林打電話給輔導員,問能否再讓他補考一次。輔導員安慰他不要太擔心,但自己做不了主,要和系主任商量。沒想到第二天早上就發生了意外。
專家剖析
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博士導師李萍指出,從總體上看,現在的人們,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生活在充滿很大壓力的空間。
壓力加大使大學生心理問題凸顯。廣州一所高校的調查顯示,有20%左右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困惑,1%左右有嚴重心理困惑,表現為焦慮、恐懼、憂鬱、神經衰弱,這些學生存在不良反應和適應性障礙,如不及時加以引導,一遇導火線就會產生過激行為。
校園折射社會面臨四大壓力
高校教育界人士較為一致的觀點是,由於高校招生、就業以及社會上用人制度等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當代大學生主要面臨來自四方面的壓力。
學習壓力。能考上大學的一般都是中學時代的佼佼者。到了大學競爭對手不一樣了,這時候自我要求過高、還想保持中學時期「尖子生」的地位,勢必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現在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家裡的「獨苗」,父母們對孩子成材都有較高的期待,有的表現得比較直接,有的即使放在心裏不說出來,但是作孩子的也一樣感覺得到,這都給孩子帶來很多有形的和無形的壓力。尤其是經濟困難的家庭,父母借錢供孩子上大學,越是懂事的孩子越怕對不起父母,壓力也越大。學習壓力是導致學生自殺的主要因素之一。
經濟壓力。我國現行的收費上大學的制度,對於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來說是不小的負擔。目前經濟困難學生約佔學生總數的20%。另一方面,來自不發達地區、貧困家庭的學生,與來自富裕地區、家庭的孩子在消費方式、消費觀念方面的攀比,也易使貧困學生產生心理失衡和壓力。
就業壓力。過去大學生就業統一由國家包分配,「皇帝女不愁嫁」。現在就業市場競爭激烈,「雙向選擇」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提高了。大學生一入學就考慮畢業找工作的事:社會會不會挑選我,我需要什麼能力來讓社會挑選我?等等。面對即將踏入的激烈競爭的社會,不少大學生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慌。
人際關係壓力。從中學到大學,學習方式、學校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文化背景、生活習慣都不同,大學生面臨全新的人際關係問題。大學生戀愛現象增多,而心理、為人處事能力還不夠成熟的大學生碰到感情出現問題時往往不知如何處理。情感困惑成為導致大學生自殺的另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