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仕途的「貴人」很多,一路走來,宋平最為關鍵,但是,除了宋平的力薦,胡錦濤其實也是憑藉許多實際政治執行能力與努力,加上待人處事,禁得起考驗的口碑,而獲得胡耀邦、喬石等一脈大老的肯定甚至「疼惜」。
美國媒體近來出現胡錦濤熱,諸多介紹充斥版面,但是,誤解之處甚多。例如,報導「看表(履歷)說文」,以為1968年,胡到甘肅是黨栽培「分發」,其實是「下放勞改」。
特別是文革當時,下放勞改有句俗話,天、南、海、北(即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哪兒都行;就是不要新、西、蘭(即新疆、西藏、甘肅),胡錦濤的命運多舛,可見一斑。
但是,胡錦濤的能耐與過人之處,就是身處困境,仍然「認真過每分鐘」,以工作表現和能力,從技術單位,轉進黨組織機關,再一路調升到甘肅省建委會設計管理處副處長。
這個職位其實很小,但是,由於地處邊陲,單位中的領導,不是沒有專業的革命造反派,就是老邁待退的幹部,胡錦濤成了實際一肩挑的負責人。但是,這個一般人看來是個任勞任怨的苦差,卻成了他「吃苦當做吃補」的青春出路與歷練機會。
1979年是胡錦濤政治生命的重要轉折。當時,宋平出任甘肅省委書記,要在省建委會親自主持座談會,指示各處司簡報。就官場制度,這本來不關胡錦濤的事,但是,處長知道宋平的厲害,只好推胡出去匯報,於是,反而給胡命遇貴人的機會。
理工出身的胡錦濤,平時就很用心,又經常實地考察,瞭解基層實際情況。因此,在一群匯報的幹部中,宋平自然注意到條理簡要、數據清楚的胡錦濤。
特別是宋平問起一些具體建設的方向時,胡的觀點與建議,更是讓宋平激賞,不斷破格拔擢,用心栽培。1982年,宋平甚至全力動用自已的影響力,促成甘肅省委推薦胡參加中共中央黨校舉辦的全國中青年幹部培訓班。
隨後更在鄧小平一聲栽培第4代領導人的指示下,隨同其他多位太子黨獲選跨入象徵接近中央權力核心的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當時他也是中共12屆黨代表大會獲選中央委員名單中,最年輕的候補中央委員。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鄧小平屬意的第4代優先順位接班候選人,並不是胡錦濤,而是擔任第一書記的王兆國(現任政協副主席)。胡擔任第二書記,屬於宋平、胡耀邦系統的栽培對象。
但是,太子黨自始自終就看不起王、胡兩人,認為王兆國只是仗著鄧小平一句話,坐直升機上來;批評胡錦濤也沒看出什麼能耐,一副小心翼翼,不敢為天下先的模樣。
王有鄧小平頂著,處境當然比胡好多了,所以,當王調升中共中央辦公室主任時,太子黨還算「忍下來」,但是,胡扶正第一書記後,1985年獲胡耀邦經鄧小平、陳雲等同意,可望出任中央組織部副主任時,太子黨終於發難串連向薄一波、彭真等大老「訴苦」,訴說這個調動「不公平」。
部分大老在子弟未獲重用,本來就一肚子氣無處發之際,胡的陞官正好成了箭靶。看著大老們的堅持,胡耀邦也不便堅持,只好放棄原先計畫,甚至在太子黨放話胡將離開,讓胡錦濤難堪的氣氛下,考慮再三後,平調外放到貴州。
因此,在當時「最年輕的封疆大吏」稱呼的背後,比起其他外放富裕省份的同輩,遠赴中國西南最貧窮省份的他,也只能帶著胡耀邦「翅膀嫩點沒關係,歷練歷練,好自為之」的勉勵,吞下委屈,帶著微笑單身赴任,這時他43歲。
東森新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