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紗」--10人縫製一件婚紗
「美國『911』恐怖事件使我們工廠大量減產,受到沈重打擊。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已經實行了節電等15項舉措以降低成本。」
4月12日,日本婚紗業界最大企業「渡部婚紗會社」(京都市)的上海工廠召開了一年一度的員工大會。聽著生產科代表作的年度報告,台上的渡部隆夫(61歲)社長不住點頭。恐怖事件使該公司訂貨大減,一時危機感籠罩了整個企業,而上海工廠裡的320名女員工以強烈的責任感積極協助工廠度過了難關。
以論語哲學為經營理念的渡部社長在大會講話中提到了「仁、孝、德」,吸引了台下的中國員工。工廠實行日本式的家族主義經營方法,這次每名員工都收到了200元的紅包。如果說工廠是一個「大家族」,那麼10人的生產小組就是其中的「小家庭」。據說每當臨近發貨期時工作繁忙,生產小組都會自發地在週末加班。
工廠1994年投入生產,現在年產3萬件婚紗。製作一件婚紗要經過10人的手,花費14小時。除了縫紉機外,都是手工作業。生產成本只有日本國內的1/10。
這裡的工人多為居住在附近平均年齡35歲的主婦,都是熟練的縫紉好手。據她們說,日本每10名新娘中就有1人身穿自己精心縫製的婚紗,這對工人們的勞動也是一大激勵。
「兒童車」--推行200公里檢驗質量
記者來到了日本一家著名兒童車生產企業設在東菀的工廠。進入5萬平方米的廠區,首先被空地上一個周長100米的橢圓圈所吸引了。據介紹,這裡是用來推著童車步行200公里檢驗各項性能的場地。工廠只需花費每天10元的工錢就能雇到工人來進行這項檢驗工作。
日產1000輛童車的該廠有員工325人,員工實行寄宿制,伙食全包,每月工資600元,較其它工廠偏低。
從1992年到97年該公司在深圳嘗試了來料加工生產,積累了經驗。1997年,在東菀正式設立了工廠。從2000年夏起,該企業的生產已經全部轉移到了中國。東菀工廠是100%的日資,而同時公司還在上海附近的昆山與中國企業合資建立了一家工廠,但最終獲得收益的卻是中方。
公司常務董事柴田捷司認為:「中國廠商向日本大量出口商品的時代已經為時不遠了。」作為對策,日本許多企業正在東南亞市場開拓市場。
「生魚片」--用鑷子一根根夾出魚刺
生魚片是日本人最喜愛的食品之一。能夠享受到不帶魚刺的生魚片的日本人應該感謝中國水產加工廠中的女工們。因為這是她們每天花費8個小時用鑷子將生魚片中的魚刺一根根夾出的結果。
記者訪問了遼寧省東港市的中日合資水產加工廠。工廠有1300名工人,大部分是近郊的20多歲的年輕女工。工廠總經理瀋斌邊看女工們工作邊介紹道:「這是衛生第一的食品,許多工作非常累眼。」如果食品中有任何一塊碎骨沒有被剔除,就可能接到顧客投訴。但這裡是中國,視力好的年輕人到處都是。「日本工廠裡從事這種工作的多是老花眼的中老年人。在這點上我們佔有優勢。」
日方副總經理世川潔也有相同看法:「與其是說因為工資低而選擇了中國,不如說是從質量角度出發而選擇了中國。」
東港市加工的生魚片等海鮮已經打進了日本的許多快餐連鎖店和超市。這離不開中國女工的辛勤勞動。當記者詢問她們「這種工作是否單調疲勞」時,一名女工答道:「完全沒有感覺到,習慣了。每月能掙1300元,而且在衛生的車間工作,已經足以讓同伴羨慕了。希望能一直在這裡工作下去。」
「彩電」--從佔領中國市場到返銷日本
去年春,東芝公司將主要彩電生產線全部轉移到了海外。遼寧大連的大連東芝電視廠的數字電視生產就是那時開始的。1996年工廠成立時,當時人們預測中國彩電市場將會排斥外國企業,於是東芝趁早在中國建立了面向中國市場的工廠。而現在,工廠的產品未能佔領中國市場,大部分產品反而又出口到了日本。
公司總經理松浦純一在大連已經工作了一年,他坦率地表示:「雖然面向日本的出口非常順利。但我們與其它日本公司一樣,仍在為實現當初『佔領中國市場』的目標而奮鬥。」
中國彩電市場92%的份額為國產品牌所佔據。國產品牌比日本品牌要便宜20%。日本的東芝、索尼和松下公司仍在為佔領中國市場而苦戰。
「動畫」--中國生產的「日本文化」
1991年,日本手塚動畫製作公司(東京)為尋求文化交流和廉價勞動力,在中國設立了「北京寫樂美術藝術品」公司。迄今已經參與製作了「森林大帝」等動畫片。現在公司正在進行「鐵臂阿童木」的重新製作等工作。
公司裡的中國員工打扮都很時髦。日本指導員田中嘉(27歲)為指導工作,在近3年裡已經來過中國十幾次。
當被問及中國動畫的實力時,他說:「水平正在提高。但是如果放置不管的話,可能又走上大規模生產的路子,質量就難以保證。」
據介紹,該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僅為23歲。在電腦上給原畫上色等較簡單的作業基本上由中國員工完成。這是一項需要耐心的工作。
朱近總經理說:「北京孩子缺乏耐心和體力,不能幹久。這裡能出人頭地的多是外地人。」
「ATM機」--中國也能生產由1萬6000個零部件組成的精密儀器
去年10月,日資深圳ATM(現金自動存取機)工廠投入生產。現在中國的ATM機多為取款機,還沒有能同時存取款的ATM機。看到中國市場的潛力,日本ATM機廠商把目光瞄準了中國,希望藉著2008年北京奧運的東風引入日本的產品。
但一直到不久前,日本人都還不相信中國能生產由1萬6000個零部件組成的ATM機。隨著日本零部件廠商大量進入中國,ATM在中國的生產成為了可能。深圳周邊地區集中了許多生產家電、複印機零件的廠商,中國也能生產精密儀器了。
對此,日本「光榮工業」的中遷四郎董事長的心情卻有些複雜:「我們必須著眼於未來進行生產。生產轉向中國的結果是我們不得不關閉日本國內三家工廠中的一家。」
「日本酒」--中國釀製的「日本傳統」
天津一家造酒廠正在生產傳統的「日本酒」。在位於葡萄酒廠一角的日本酒釀造工廠的負責人蒲郁停下手中的工作說道:「雖然沒有喝過日本酒,但酒香誘人,口味應該不錯。」
這家工廠由中日合資建立。中方企業在與法國葡萄酒公司合資獲得成功後,1995年與日本的「大石酒造會社」合作開始生產日本酒。
大石博司社長表示:「日本酒面臨銷量停滯不前、後繼無人的局面。從多個角度上來看,還是感到中國的未來更加光明。」
最近推出的由100%無農藥酒米釀造的「有機米酒」在日本上市,750毫升一瓶850日元(約合60元人民幣),具有相當的價格競爭力。「正因為在中國生產成本低,才能挑戰日本市場。等中國人更加富裕了,日本酒也能滲透進中國市場。」大石社長對中國市場寄予了厚望。
「墓碑」--能夠生產日本各地不同式樣的墓碑
真沒想到能在中國看到這麼種日本各地傳統式樣的墓碑。記者來到著名的石材加工基地--福建省惠安市崇武鎮。這裡集中有500家墓碑加工場。
每月生產250塊墓碑的工場主梁振川(33歲)就在為日本企業加工墓碑。
在日本的墓碑業界,中國廉價產品的進入打亂了原有的價格秩序。因此各公司紛紛轉向中國從事生產。1997年在廈門設立了貿易會社的河田恭志社長說:「中國的魅力在於加工成本低廉、石料豐富。即使是把日本的高級石料運到中國加工後再出口也值。」在梁振川的工場裡,印度、芬蘭、瑞典產的高級石料堆積如山。
1998年,河田社長率先將墓碑上的文字彫刻工作也交給了中方。由日方通過電子郵件將文字傳給中方,中方通過電腦連接的印表機將文字列印出來。工場中負責刻字的小黃和小洪還專門到日本接受了8個月的專門學習。
據介紹,中國生產的墓碑從接到訂貨到安放進日本的墓地只需要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