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華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助貧扶弱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幾年,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古道熱腸者愈來愈多,仁人志士們懷著一顆融融愛心,捐款捐物,體現了一種高尚的道義心腸。
然而,一些善款到了某些人的手裡後,卻極不珍惜,有的用來購買高級轎車,有的用於蓋豪華辦公樓,還有的趁機揩油、剋扣善款,本來幾十萬、幾百萬的善款,到了基層已所剩無幾。這種「雁過拔毛」的做法,不僅褻瀆了神聖的慈善事業,傷了廣大熱心人的心,更進一步講,也是一種為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中華慈善總會名譽會長閻明復日前說,到2000年底,我國已經有234家慈善機構。慈善機構當然是越多越好,但要嚴格管理,重點是財務管理。他特別強調,要把握好一些重大的慈善項目,比如建一所學校,下面把項目報上去了,看起來有根有據,實際上我拔20萬元的捐款下去之後,縣裡留一點、鄉里留一點,到了學校只剩下5萬元了,因此要加強審計和監督。可見,善款遭遇尷尬決非空穴來風。
善款與高爾夫球本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時下人們不得不把它們扯在一起。前不久中央電視臺搞去年體育最佳人選評選,一些高爾夫球選手有點「不那麼受歡迎」,緣何?蓋因這種體育項目不太符合中國國情。中央電視臺體育節目主持人直言不諱地講,我不主張在中國普及高爾夫球運動。他說,目前中國有那麼多的下崗職工,打一場高爾夫球就是幾個下崗職工一個月的生活費。況且,打高爾夫球的沒幾個是自己掏錢的。
筆者乃一布衣,從未打過什麼高爾夫球,打一場高爾夫球是多少錢,不得而知。不過,據說價格不菲。一方面,古道熱腸者懷著十分的虔誠,節衣縮食地把自己的「愛心」捐獻出來;另一方面,一些人卻毫無顧忌地花公款、花納稅人的錢去打高爾夫球。這種有錢打高爾夫球,卻無錢贊助社會公益事業的做法,無論如何都有點讓人不能接受。
時下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是希望工程。的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邊遠貧窮地區建希望小學這本身是善舉,人們擔憂的是,熱心人的捐款是否被用到了正當處,是否都悉數建了希望小學?有沒有被挪用的情況?前一時期媒體報導了甘肅省一些地方截留私分救災物資的情況,看後讓人吃驚不小。救災物資、救災款都敢私分,那些捐獻的善款私不私分,人們不得不心存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這幾年一些人對社會公益事業不那麼熱心了,看看一些人的所作所為,答案便不言自明。
營造「希望大廈」是一項浩大的社會工程,要求社會的每個成員都要鼎力相助,這並不是某些善人的事情。人們不妨算一下,打一場高爾夫球的花費可用來救助多少個貧困學生?仁愛之心,人皆有之,問題是,熱心人不能被當成傻冒,他們的愛心不能被褻瀆、被愚弄。當一些人特別是一些花公款、花納稅人的錢去打高爾夫的人,「渾然忘我」地超然享受的時候,可否想想那些「嗷嗷待哺」的學生們?可否想想那些每月只領二三百元生活費的下崗職工?
蛇年辭舊歲,馬年迎新春。馬年該說些吉利話,不該如此「潑冷水」。不過話又說回來,「潑冷水」決非不善之意,因為善款沒善用,高爾夫球大行其道,希望工程款捉襟見肘,這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人們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諸君以為然否?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