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水資源分布及不平均,有八成的水資源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長江以北的人口雖佔大陸總人口的四四%,耕地更佔五九.二%,但是水資源僅佔全大陸的一四.七%,短缺現象尤以黃河、淮河和海河三流域最為嚴重,是大陸經濟社會中,水資源供需出現最矛盾的地區。
依照水利部近期公布消息,大陸在一九九七年時的人均水資源量,僅相當於全球人均量的四分之一;報告預估,二0三0年大陸人口達到十六億顛峰期時,人均水資源量更將降至世界公認的缺水警戒線。事實上,政府自一九五八年便已有「南水北調」的構想,在歷經四十餘年的討論後,終於從五十多個方案中,規劃出東、中、西三條路線,並且□櫫了「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三先三後」原則。
根據水利部的規劃,今年首先啟動的東線工程,全長為一千一百五十公里,由長江洞庭湖抽水引至山東半島,預計在二0一0年完工,將耗資五百六十五億元至六百一十四億人民幣;中線工程為從漢江和丹江引水至黃河,再輸往北京、天津,工程總長為一千二百四十六公里,將耗資一千六百七十七億元。至於西線工程屬於長期規劃,將分三期完成,由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雅瓏江引水至黃河,總工程費高達三千億元。由於西線工程將穿越世界第一高原-青藏高原,難度相當高,目前尚無施工時間表。
中共水利部副部長張基堯說明,南水北調工程分別在長江上、中、下游規劃了三個調水區,形成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構成大陸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構成北方地區的大水網。
他指出,中線或東線工程的興建,可替換出黃河下游沿岸部分引黃水量,增加黃河上中游地區的供水,臨時代替西線工程未實施前的部分供水。同樣,西線工程實施以後,當漢江出現嚴重缺水,中、東線供水不足時,西線工程調的水也可以透過黃河向華北輸送。因此南水北調三條線路的修建,可以完成大陸水資源整體的優化配置,對可確保北方地區特別是黃淮海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對於該工程經費的來源,張基堯表示,「十五期間」規劃這項工程約四百億元,「十一五期間」則約七百億,大陸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能力仍可承受如此的投資規模。他說,除中央和地方提供資金外,工程將有20%至30%向國內金融業貸款,但未計畫向國外引資。
張基堯坦承,這項工程雖可解決受水區的水資源問題,但對南方調水區的環境生態,確有不利的影響。至於工程造成的移民問題,張基堯表示,南水北調的東線工程,主要是使用舊有河道和湖泊進行,並無居民的遷徙問題。不過中線工程必須開闢新的河道,沿線必須遷徙十二萬居民,而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則必須先進行二十五萬居民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