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2-03-19 04:06:00作者:
臥佛像是釋迦牟尼逝世時睡臥的形象,佛教稱「佛涅」。中國的臥佛在各地的寺廟、石窟或壁畫中均可看到。有石刻、木雕、玉琱、泥塑、彩繪和金屬鑄制等幾種,有的長達幾十米,有的小如米粒。臥佛是佛教造像中十分常見而又獨具特色的一種,佛似睡未睡,似醒未醒,無比安祥、寧靜、淡泊、超然。
釋迦牟尼逝世時已80歲高齡。人們曾在佛逝世的地方發掘出他遺體火化和石刻涅佛等遺蹟。
中國敦煌莫高窟第158號洞窟為唐代所建,窟內塑有一臥佛像長達15米的石質泥胎彩繪臥佛像,雖經藝術上的誇張加工,但還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釋迦牟尼逝世時的情景。唐代藝術家們把釋迦牟尼塑造得像甜睡的婦女,面龐豐滿圓潤,雙眼若睜若閉,嘴角深陷,露出恬靜慈祥的微笑。據說那時他正在對周圍的弟子講最後一次經--「涅經」。洞窟的南壁彩繪了釋迦牟尼的兩個大弟子--即阿難和迦葉。阿難正聚精會神地聽著 ,而迦葉正奔跑著。據說迦葉當時正在耆崛山修行,得知佛祖將涅,便急忙跑來聽釋迦牟尼的最後遺言。
洞窟的西壁和左壁上彩繪了菩薩、羅漢以及西域各國王子的舉哀圖。菩薩是佛國世界裡覺悟較高的人物,面對著大佛的涅盤,那些菩薩便無動於衷,表現出一種寧靜 、安祥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羅漢,他們在佛國裡是覺悟較低的人物,他們眼看佛祖要離開他們,個個神情淒楚,哀慟異常。至於西域各國王子,聽到大佛去世,有的放聲嚎哭、捶胸頓足、呼天嚎地;有的用刀割鼻、割耳,有的剖腹自殺,決心緊跟老佛爺一同歸天,表現了對佛的一片虔誠之情。足見,他們的覺悟是最低的。這一幅幅彩畫,不但使人歷史地瞭解到當時釋迦牟尼逝世的真實情景,而且通過畫面上的人物形象,使人從中瞭解到古代西域人民的風俗民情。
新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