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披露了發生在湖北省的三起惡性案件:2001年7月14日,湖北省黃岡市最大的國有企業--黃岡市鋁業集團公司總經理祁松,被公司設備科一職工之子伊羅劫殺在家。10月31日,咸寧市化纖廠廠長汪仕華在辦公室被前來要求增加「買斷工齡」費的職工徐育東殺害。12月20日,襄樊市襄陽物資公司副總經理吳詩平在對所屬燃料公司進行破產清算時,遭到一職工家屬襲擊,不治身亡。
咸寧市化纖廠是湖北省「八五」重點建設項目,全省唯一生產錦綸民用長絲的重點企業。1985年立項,計畫投資1.5億元,設計生產能力5000噸。1992年開工,翌年部分投產,1995年一期工程竣工,2001年3月二期工程完工投產,實際投資達3.4億元。
咸寧市化纖廠副廠長、黨委書記許松林介紹說,這個廠說是國有企業,其實國家並未投入資金,所有資金都是靠領導批條,或向銀行貸款,或向企業拆借等形式籌集,資金成本非常高,整個項目從立項到全線投產,歷時16年之久,項目開工時就已喪失市場機遇;另外項目設計也不合理,生產能力太小,整個項目的投入產出比為3:1,再加上匯率變化、利息日積沈重和原料價格上漲等,企業投產之日便成了虧損之時。1995年一期投產當年,僅利息負擔便達到4000多萬元,此後每年虧損都在1000萬元左右。目前,企業總資產為2.8億元,總負債卻高達3.7億元,已嚴重資不抵債。
為了脫困,咸寧市化纖廠從1996年開始推行改革,通過內退、停薪留職、競爭上崗等措施,使職工人數從550多人減到450人。徐育東1998年在企業改革過程中籤了三年的停薪留職合同,2001年5月期滿回廠,要求重新上崗,因當時廠裡沒有空位而待崗。在後來舉行的競爭上崗中,他也未能競到崗位。2001年10月,廠裡開始推行買斷工齡,制定了「固定工每年補償612元,其它性質職工每年補償428元,補償年限不超過12年」的政策,由職工自願,一次性買斷國有身份,解除勞動合同。全廠共有6人提出申請,28歲的徐育東是其中之一。
徐育東作為1993年9月進廠的合同工,按照每年428元的補償標準,8年工齡算了3424元。徐育東認為「買斷費太少,當本錢做點小生意都不夠,以後老了怎麼辦,又沒有養老保險」,因此多次找廠領導要求加錢。廠領導班子經過討論,決定將所有買斷工齡費不足5000元的,統一按5000元進行補償。他覺得還是不夠,10月31日上午找廠長汪仕華簽字領錢時,持刀威脅廠長,要求再增加買斷費,汪見狀大驚,扯住徐的手臂大呼「救命」。徐情急之中,朝汪的左下腹猛刺一刀。廠辦工作人員聽到呼救聲,急忙衝進廠長辦公室,當場抓獲徐育東。汪仕華經搶救無效死亡,法醫鑑定為單刃刺器刺破左腎、脾、腹主動脈及腎動脈導致失血性休剋死亡。
對於記者提出的「為什麼沒有為部分買斷工齡的職工辦理養老保險」的問題,許松林書記解釋,廠裡的「買斷工齡」政策,是參照市委〔2000〕7號文件精神制定的。在咸寧市經貿委,記者找到了這份文件。該文件規定,轉民企業必須買斷原企業職工的國有身份,對實行勞動合同制以前參加工作的職工,由企業為其交清在職時的養老保險金後,按全市企業職工上年平均工資的2-3倍的標準發給一次性安置費,其中資不抵債企業按2倍計算。對實行勞動合同制以後參加工作的職工,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12個月,一次性支付了斷。徐育東屬於後一種情況,因此「沒能享受養老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