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外資資金進出大陸B股市場份額相當小,建弘證券(亞洲)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研究部經理劉立新表示,今年外資進出B股市場相對保守,一是國有股減持方案遲遲未能有所定案,影響大陸今年股市行情;二是大陸今年股市是調整年,投資效應在遞減,並且中共證監會加強監管,上市公司的效率降低,使得外資資金進出大陸股市的意願不高。
事實上,在眾多外資眼中看來,大陸股市是「政策市」,難以確實掌握市場的脈動,加上過去大量資金被套牢在B股市場多年,好不容易在去年五、六月,中共中央允許大陸民眾購買B股的那一波大行情中解套的可怕經驗,讓外資對於大陸股市有些「怕怕」;還有大陸股市沒有作空的機制,只能看漲不能看跌,外資無法作雙向操作的避險動作,這使得外資對於大陸股市機制存有很大的疑慮。劉立新指出,多數的外資
早在去年初解套後,就陸續將資金撤出大陸股市,轉戰亞洲其他股市,包括臺灣和南韓等地,目前外資在大陸B股市場的流量非常的小,特別是臺灣股市在去年底開始新一波行情之後,更沒有外資資金願意進入大陸股市。
儘管大陸入會後的商機巨大,股市潛力似乎也相當驚人,野村證券研究部陳如中表示,大陸股市的「美夢」看起來很美,但這美的背後卻隱藏太多風險,如財報不透明、政策干預、資本市場規模小等等,若真要挑選大陸好又具有爆發力題材的股票,幾乎都在A股市場,在B股市場可以找到的少之又少,但外資又不能進入A股市場,這也難怪外資對進入大陸股市興趣缺缺。
另一方面,受到大陸國有股減持的影響,大陸民眾對A股失去信心,紛紛透過管道轉戰香港股市,其中小戶看好H股、藍籌股,中實戶看好紅籌股和H股,而大戶多看好創業板和紅籌股。
陳如中認為,多數的外資寧可選擇香港的紅籌或藍籌股作為投資,除了資訊充分揭露外,透明度高、監管力度大,運作規範,股價也低,更無漲跌限制,如中國移動、中石化及其他電力、通訊高速公路等類股,都具有相當大的獲利空間,而這些都已成為外資作為投資大陸市場的指標股。
事實上,少數外資資金在去年未宣布國有股減持時的股市指數高點進入,一進入後就被套牢,有些就認賠殺出,有些還在等待今年的行情解套。據瞭解,港臺就有一支聚集十億元的中國基金在去年五月進入後,大陸股市就一路下滑,不少基金投資者在去年底認賠紛紛贖回,將資金再度投入臺灣股市,在今年初才總算把在大陸股市賠的錢攤平。
正因如此,外資們指出,大陸的科技股會比韓國、臺灣和美國的科技股更迷人嗎?大陸的科技類股都是較低層次,今年又何必一定要買中國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