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十四日發表文章說,傳統的人權問題都集中在因挑戰中國政府而被監禁的著名異議人士,但許多新的爭論往往涉及由於更模糊的指控而被監禁的不著名人士;這些問題因此更為棘手。
文章說,就在這個星期,在中國出生的美國康州商人劉亞平在沒有得到解釋而被拘留在內蒙古一年之後,設法告訴他在美國的妻子,他在被捕之後曾經被打得昏迷過去,留下嚴重腦傷。
劉亞平的案件是引起美國官員、政治家和人權團體關注的一系列法律爭端之一。這些問題將為美國布希在下個星期第一次訪問中國時同共產黨領導人的會談罩上陰影。
劉亞平去年三月八日被拘留,他這個星期給在美國的妻子發了一封傳真信件,講述了去年四月審訊他時被逼站立二十二個小時、不給飲食並遭毒打的情況。
引起中美摩擦的其它案例包括在網上張貼進步政治文章的兩名網際網路企業家,因為研究涉及敏感問題的一名學者,以及在另一地方觸及地方政治仇恨的美國華裔商人。
這些案件顯示近年來中美之間關於人權爭議已轉變成更為廣泛、更難解決的問題。 在某些案例中,甚至中國警察都很難確定罪名,其結果是長期拘留但沒有清楚的指控或審判。
華盛頓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亞洲主任堅德澤西克(Mike Jendrzejczyk)說,「這些案例對人權議程造成新波折。但我們的擔心仍然是同樣的:缺乏法治和濫用國家權力,不管是對異議人士、網際網路企業家、學者或者商人。」
由於在美國學習或者生活的人太多,越來越多的被拘留者是美國公民、永久居民或者同西方有密切關係的人,因此把那些本來不為人知的案件推到國際聚光燈下。
隨著中國和美國都把焦點放到相互利益方面,尤其是反恐怖戰爭,有些人權人士擔心布希訪問期間可能忽視那些案例。
堅德澤西克說,「他們如何平衡反恐怖鬥爭、武器不擴散、貿易擔心和人權仍然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去年夏天,布希政府對中國中國政府提交了六十八個表示關心的案子,去年十月雙方在華盛頓舉行第一次人權對話。
中國官員希望今年春天在北京舉行第二次對話。但美國要在有了實際結果之後再舉行下次會議。
中國最近釋放了一名七年前被指控間諜罪的流亡美國西藏學者,上個星期釋放了因為走私聖經而被判刑的香港人。
但在十日晚上,中國政府新聞機構發表了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的講話,似乎要強調即使總統的親自干預也只能得到有限成功。
持有美國綠卡的劉亞平在中國建立了一個網際網路設計公司,他未經審判,一直被內蒙古呼和浩特警察拘留,官方的指控僅僅是應當遭受罰款的輕微經濟犯罪。
美國駐北京大使和美國參議員和眾議員的強烈抗議不僅沒有幫助他獲得正式釋放,甚至沒有得到對於他被拘留的解釋。
上個月,顯然是在美國的壓力下,內蒙古警察同意允許劉亞平離開他被監護的醫院病床,回到父母家裡。他在那裡受到另外一種形式的軟禁,警方允許他給已成為美國公民的妻子發傳真。但他不能到呼和浩特之外的地方旅行,甚至不能到北京就醫。他的妻子說,一旦美國總統布希在二十二日離開北京之後,他的情況就會更糟。
在這個星期的傳真中,劉亞平說,軍方和地方警察在審訊中採用酷刑,鼓勵他譴責是那些作為他的朋友的地方高官。傳真說,去年四月的毒打造成他昏迷半個小時,監獄官員最初不肯帶他去醫院,把他留給同一牢房的囚犯照料。
他的家庭猜測劉亞平是捲入了地方領導人仇恨當中,傳真說,他被拘留是受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萬繼生監督的。
內蒙古警方和其它官方機構都沒有回答關於劉亞平案件的幾十個電話和傳真問題,只說他們對於劉亞平為什麼被拘留「不清楚」。
其它棘手法律問題是美國大使館一再試圖促使北京釋放的美國公民、前中國電力工業官員方復明和大陸出生的香港居民、因為研究朝鮮戰爭而被以「泄露國家機密」而被判刑十三年的學者徐澤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