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千古絕唱
公元前二五六年,即二二五七年前,戰國時期的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兒子李二郎,組織巴蜀民眾改造山河,興修水利,創建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了「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巴蜀人民為了紀念李冰父子,每年都江堰放水時都要舉行隆重祭祀儀式,歲歲不絕。歷代帝王順應民心,對李冰父子的功績十分重視,宋、元時封李冰父子為王,建二王廟,供人民祭拜。
到宋代,都江堰已總結出較系統的治水原則和經驗。如:「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彎截角,逢正抽心」,「深淘灘,低作堰」……等等,有些已成為保留至今的治河經典準則。研究水利史的學者稱都江堰是水利工程的「千古絕唱」,是我國古代文明的實物見證,是中國科學史上的輝煌篇章,更多人認為是國家之瑰寶。
建水庫,消滅都江堰
都江堰的悠久歷史、灌溉規模和綜合效益,都是傳頌世界的輝煌成就。至今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與國家元首前來參觀,無不極口稱讚。展望未來,理應有更美麗的前景。可是按四川省領導急功近利的規劃,在都江堰上游九公里處修建一座紫坪鋪水庫,給都江堰帶來末日。此水庫建成後,都江堰渠首三大工程:魚咀、飛沙堰、寶瓶口全部失去原有作用。不需要魚咀分水分沙,不需要飛沙堰排沙排洪,不需要寶瓶口控制過多洪水入渠了。於是三大工程不復存在,都江堰將成為歷史傳說,都江堰灌區將變成紫坪鋪水庫灌區。
但紫坪鋪水庫本身尚有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和不可預知的後果。例如:
第一、岷江上游森林破壞嚴重,經常發生泥石流,泥沙和推移質很多很大,不宜建水庫。因為水庫淤積嚴重,壽命很短,不過數十年就會被泥沙淤滿。成都平原上頭頂著一個百餘米高十億多立方米的大沙庫,當地人民能安枕嗎?一旦洪水帶沙從百餘米高的水庫下瀉,成都市和富饒的川西平原,將遭滅頂之災,首當其衝的都江堰市(原灌縣)將蕩然無存。後代子孫難道不怨恨我們這一代人太無遠見嗎?
第二,紫坪鋪水庫庫尾的嚴重淤積會向上游翹尾巴,一定會影響或淹沒上游的漁子溪一級電站的尾水,從而影響其正常運轉。
第三、建庫後都江堰不復存在,將會大大影響旅遊業,誰會千里迢迢來參觀這座紫坪鋪水庫呢?更不用說,幾十年後看到的將是一座嚴重破壞周邊環境的沙庫!
應發揮都江堰之所長
根據筆者對都江堰的瞭解和研究(筆者曾主編過《都江堰》和《都江堰灌區工程》兩書。約六十萬字,並曾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系列有關都江堰的論文),為了都江堰未來更壯麗的圖景,筆者認為,首先要總結和掌握都江堰的正確改造原則。
解放後改造都江堰的經驗表明,正確的改造原則應當是,不違背都江堰經過幾千年考驗的治河原則和正確運用泥沙運行規律,進一步發揮三大工程的原有作用。例如:外江閘的興建,代替古榪槎,一樣擋水,管理卻方便多了,而且增大了內江分水流量。又如建了工業引水閘,不影響飛沙堰排洪排沙作用,卻保證了內江河系歲修時的工業引水和增加了寶瓶口在枯水期的流量。所以只要能發揮工程的原有作用,不廢棄魚咀、飛沙堰、寶瓶口三大工程,新建一些工程替代舊的是可取的。應該考慮到都江堰既是一個古蹟,又是一個工程。是古蹟就不能輕易廢棄,是工程就可以改造,擴大其效益。
使前景更壯麗的工程措施
其次是採取如下工程措施,使都江堰前景更為壯麗。
一,植樹造林,增加岷江上游植被。岷江上游過去植被很好,就是新中國成立時,森林覆蓋率還有百分之三十二。過去都江堰上游森林密佈,風景優美,氣候宜人,茂汶一帶世稱美女谷。由於近幾十年濫伐森林,森林覆蓋率降到百分之十四‧四,植被破壞嚴重,生態環境惡化,美女谷變成風沙谷,美女消失了,國寶大熊貓也急劇減少了。更可悲的是,一九九二年泥石流瞬間使七十四名筑路工人葬身河底。
岷江上游植被減少,導致江水含沙量增大,來水量減小。按近四十年遞減率估算,本世紀中,岷江來水量將減少一半,所以造林增加上游植被面積已刻不容緩。
二,上游修建調蓄水庫。為了增加水源,在岷江上游很有必要修建調蓄水庫,但是要遵循河流開發常規,先支流後干流,先上游後下游,這樣做好處多。尤其像岷江這種推移質多的河流,為了有效攔截泥石流和推移質,更應按此常規修建水庫。筆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參加岷江上游規劃時,查明許多支流上可興建水庫,如:雜谷腦河、白沙河、魚子溪、壽溪河等支流上都有合適的壩址。此外還可在流入平原的其它河流(如湔江、斜江、石亭江……等)上游修建水庫,以增加水源。
三,寶瓶口設閘門。寶瓶口的作用是引水和控制過多洪水入渠。設閘門能更好發揮此作用,一方面可準確調控進水流量,一方面可完全防止洪水入渠。這樣更好地發揮寶瓶口的原有作用不是更好嗎?寶瓶口可用單孔疊梁式閘門,平時把閘門安放在旁邊閘室中,寶瓶口如同原先一樣過水,只是上面多了一座啟閉橋,以前周恩來總理就建議過在寶瓶口修座橋以利交通。所以在寶瓶口設閘門有利無害。
四,增辟水源,加強節約用水。除了岷江上游和支流修水庫可以增加約五十億立方米岷江引水量以外,都江堰灌區內還有許多其它水源可以利用。例如:成都平原地下水儲量有五十多億立方米,丘陵區地表和地下水有四十五億立方米,共計尚可增加水源約一百五十億立方米。如能開發一半,也能使都江堰灌區擴大到二千萬畝左右。
如採用渠道防滲、噴滴灌、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濕潤灌溉等節水灌溉技術,可使灌溉定額大幅度降低(由目前有的地區每畝一千立方米降到二百立方米),水的利用率也可大幅度提高(由○‧四提高到○‧八以上)。節水工程費用一般比建水庫省一半左右。都江堰灌區節水潛力很大,節水工程有事半功倍之效。如果採取以上全部措施,到本世紀中葉,都江堰灌區按水量計,可擴大到四千萬畝以上,從而成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灌區面積最大、綜合效益最高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能消失
當然增加的水源不一定都用來發展灌溉,也可以用於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總之,要合理利用水資源。
我們為李冰父子的功績自豪,也要為都江堰壯麗的未來作些貢獻,千萬不能讓都江堰消逝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希望全世界的炎黃子孫共同起來阻止紫坪鋪這一愚蠢工程上馬!
(本文作者為原北京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