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錢其琛發表談話之前,中共國務院的台辦副主任周明偉訪問華府,會了布希政府的高級官員如副國務卿阿米塔吉,白宮國安會副顧問海德利及主管亞洲事務的主任派特森等。據知周明偉在會談中已把錢其琛談話的要點透露給美方,並試探美方的反應及布希政府對臺政策的底線。事後周明偉在中共大使館的記者會上,形容他和美方官員的會談「極具意義,成果豐碩」。在記者會上,周提醒媒體錢其琛近日會就「江八點」有重要談話。關於錢在講話中表示歡迎民進黨人訪問大陸,周也先露出風聲,強調中共從未拒絕和民進黨人打交道,並舉了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許信良均曾訪問過大陸為例。問題是他們以什麼身份前往?周未提具體答案,錢則含混其詞的說以「適當身份」前往,看來民進黨人將來訪問大陸,究竟以什麼身份去,雙方仍得有一番討價還價。
錢其琛講話的時機在周明偉訪問華府之後,布希總統出訪北京之前,尤具深意。顯然周回北京之後,向錢匯報了他的華府之行,而錢在聽取了周的報告後,才把他的講話作了最後定稿。布希下月廿一日將抵北京訪問,管臺灣不是雙方會談的主題,但中共選擇在布希到訪前,在棘手的臺灣問題上釋出善意,明顯的有討好美國之意,希望藉此穩定並加強與美國的關。
小布希政府上臺後,雖然仍沿襲自尼克森時代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但作法上已有了相當的改變,對中共不再是一味的屈從、傾斜(tilt),對臺灣則給予適當的尊重,待之以禮。這可從布希政府不再視中共為「戰略夥伴」,把對臺「三不政策」束之高閣,以及大幅改善陳水扁總統過境美國的待遇等方面見之。而布希政府在去年四月撞機事件中最初表現的強硬和事後所表達的不悅,接受ABC電視訪問時,布希就防衛臺灣安全的堅定聲明,在在使中共領悟到小布希不是好惹的,柯林頓時代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表面上,中共當局聲稱臺灣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國預或插手,可是它也清楚美國是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所以自從七○年代與美國關正常化以來,一直是運用擒賊先擒王的手法,想透過美國達到使臺灣就的目的,尤其是逼使美國表態,不支持「臺灣獨立」,故尼克森一九七二年首訪北京,和周恩來會談時,即已秘密承諾包括不支持「台獨」的五原則。到了雷根當政時,中共說雷根是臺灣的老朋友,應運用老朋友的影響力促使臺灣與中共談判,在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何志立的主導下,雷根政府曾說過「葉(劍英)九條」並非「全無意義」的話,使臺北為之不安。老布希主政時,鄧小平把他當作老朋友,不怎麼擔心,並對老布希出售F-16給臺灣的事,忍氣吞聲,網開一面,可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中共自顧不暇,很難在臺灣問題上有所要挾,及至柯林頓入主白宮,李登輝訪美後因有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美國怕和中共兵戎相見,一九九七年十月邀請江澤民訪美,確立了美國的對臺「三不政策」,到了一九九八年六月柯林頓訪問大陸,還由他在上海公開背書「三不政策」,是中共通過美國控制臺灣的一大突破與成功。
時移勢轉,小布希和高爾力拚贏得白宮寶座後,對華政策丕變,由昔日的「戰略夥伴」一變而為「戰略競爭者」,對臺政策,除不再提「三不政策」外,總不忘明告中共美國在「臺灣關法」下所承擔的義務,去年四月對臺軍售項目中,因此有臺灣爭取了卅年而沒能得到的潛艇,此一轉變,中共自是如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海南島上空撞機事件,觸發了華府與北京之間的一場新危機,最後雖以美國表示Very sorry(深表歉意)收場,布希也聲稱要和中共保持建設性的關,可是已結下心結,不可能再回到柯林頓的好日子。「九一一事件」後,雙方雖有共同反恐怖主義的同仇敵愾,似乎無助於中共想在臺灣問題上有所斬獲。華府知情人士說,上海APEC(亞洲經濟合作組織)會議期間,江澤民曾要求布希重申不支持「台獨」的政策,但遭拒絕,美方的立場是「一個中國」政策已涵蓋不支持「台獨」。布希不願舊話重提,應使江澤民有「一葉落而知秋」之感。這應是中共決定對陳水扁政府改弦更張的因素之一。中共必是認識到它已無法藉美國達到宰制臺灣當局的目的。而民進黨政府在美國撐腰下,勢必更不買中共的帳,可是中共在陳水扁二年後極可能繼續執政的前景下,無法漠視這個中共看來實際上是主張「台獨」的政府的存在,不與它打交道,因此自己找台階下。把民進黨一分為二,說是頑固的「台獨」分子只是一小撮,把這一小撮當作主要矛盾孤立起來,而拉攏那些不堅主「台獨」的大多數,這是中共的一貫統戰手法,但錢其琛以七十餘高齡舞劍娛賓,真正的矛頭還是指向華府的,可也兼具打動臺北的一石二鳥之效,這是在解讀錢其琛談話不可忽略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