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雷鋒紀念館」的館長說,贊成這一意見的專家認為,雷鋒紀念館已經建好30多年了,不適應時代了。我搞不清這「不適應」的具體內容。是雷鋒精神不適應時代了?不是的。是不是30年來又發現了大量關於雷鋒的資料,原館已經放不下,所以要擴大範圍?也不是。是不是30年來,前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原來的小館已經人滿為患,難以接待了?不是,實際上只有節日由學校等單位組織參觀時人多一些,平時並不擁擠。如果說「不適應」,頂多是房屋樣式陳舊,設施落後。那麼,裝修改造一下就可以,何必征地100多畝,耗資3000萬元。
據說主張擴建的人還有一點考慮,就是「自身經濟利益的需要」。現在的紀念館主要是靠財政補貼過日子。那麼,投入3000萬元,怎麼就能增加紀念館的收入呢?一個雷鋒紀念館,它的參觀對象是不容易成倍增長的,就是學校組織學生參觀,也不能每個學生每個學期都去一次。而且其輻射的範圍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因為投資增加了幾倍,人的流量也能增加幾倍。據說還打算把旅遊功能和經濟功能結合起來,比如搞「吃雷鋒吃過的憶苦飯」、「坐雷鋒開過的推土機」等,這些是否能吸引人,是否能持久下去,都是問題。何況,「憶苦飯」總不能賣出幾倍的價格,利潤太高,也是與雷鋒精神相悖的。
望城縣並不算富裕,一年的財政收入沒幾個3000萬元。就算資金是來自省、市、縣各級,也不可能白送。老百姓說得好,何不拿這筆錢建基礎設施?老幹部說,想想現在還有許多失學兒童,這麼辦好嗎?有人講得更深刻:「雷鋒最反對奢侈,最講究勤儉節約,宣傳雷鋒精神可不能違背雷鋒精神啊。」試想,如果真的花3000萬元建成了新館,內容並沒有多少增加,但見建築宏偉,設施豪華,這反而與雷鋒精神越來越遠了。
望城縣決策請專家進行論證,很好。但不知請了什麼專家?建築專家可以講講設計、投資問題,歷史專家可以講講擴建的重大意義,但投入產出、經濟效益如何估算,就是經濟專家也必須到望城調研,瞭解紀念館參觀的人員流量、經濟水平、發展趨勢等,才有發言權。不要一聽說是專家就相信。相反我倒認為,看看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就會明白我們應該幹什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