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1-12-23 23:07:00作者:吳志雄
河南省新鄉市一位農民的150畝棉田絕收了,儘管他種下的是比普通棉種價格高出一倍的「抗蟲棉」種子。相鄰的棉田喜獲豐收,種下的卻是普通的棉種。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50畝棉田絕收的原因恰恰是蟲害!農民請來中國農科院和河南省農科院的專家,鑑定發現「抗蟲棉」種子根本不抗蟲。不過,種子銷售單位縣種子站也從河南省農科院請來專家,得出的結論卻說絕收是因為管理不善,還說抗蟲棉不等於無蟲棉。
究竟是不是因為種子的問題?同樣是專家,甚至同為河南省農科院的專家,卻作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對此 ,有識之士呼籲,現在是市場經濟,在金錢面前,我們的專家、學者應當正確扮演自己的角色,不能誰出錢就為誰說話。
其實,類似的新聞,我們早已聽過。在商業廣告中,在產品鑑定中,在資質評估中,一些專家、學者在物慾面前,堅守不住自己的科學良知和獨立品格,成了一些人利用的「工具」!科學精神是具有獨立性、前瞻性和創造性的,是不容任何世俗和功利玷污的。科學一旦淪為世俗和功利的「婢女」,就已喪失了科學的尊嚴和權威。專家、學者作為科學的代言人,之所以為社會所敬重,既源於其自身淵博的學識,更源於其追求真理、捍衛科學的高尚精神和獨立品格。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專家、學者的聲音正越來越受到重視和尊崇。不為別的,就為他們的聲音代表的是科學的聲音,而科學正是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從這種意義上說,當專家、學者喪失科學良知,淪為了金錢的「奴隸」時,這不僅是科學的悲哀,更是社會的悲哀!
也許有人說,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唯一目標。科學要轉化為應用成果,產生效益,當然可以與商業聯姻,為商業服務。這固然有道理,但是,科學的應用必須以格守科學精神為前提,站在堅守道德良知、維護公平正義和推動社會進步的立場來進行,而不是將科學淪落為金錢的「奴隸」,為金錢說話,讓銅臭湮滅科學的良知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