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以執法的名義胡作非為、大搞創收的個案時有發生。更為荒唐的是,竟然有個別基層公安派出所為亂罰款極盡誣陷之能事「導演」出子虛烏有的所謂「少女嫖娼案」、「大學生嫖娼案」等醜劇,今年1月發生在陝西涇陽縣的所謂「少女麻旦旦嫖娼案」就是基層公安機關執法犯法、胡作非為的典型個案。
權力的異化其實比單純的權力的濫用更為可怕。執法的「經濟化」或「產業化」意味著執法這一公共權力的異化,意味著公共權力的「私有化」和「經濟化」,意味著服務於公共福祉的「公」法蛻變為謀取私利的「私」法、控權型的「行政」法蛻變為牟利型的「經濟」法。實踐證明,公權尤其是執法權一旦與執法者自身的經濟利益親密接觸,法律的天平就必然發生嚴重的失衡,權力的恣意也會如脫韁的野馬般肆無忌憚地釋放出來。
正是在「執法產業化」的變態心理作祟下,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某些執法人員尤其是警察打著執法的旗號亂罰款、亂收費,濫用職權、為所欲為,畸變的「執法經濟」成為少數執法人員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執法經濟」貌似誘人的「餡餅」,實為危險的「陷阱」。某些執法人員自以為深諳執法的歪道,善於充分利用執法資源為自己謀福利。「執法經濟」是最容易變得骯髒的經濟,也是私人交易成本最低的經濟,而其代價則是犧牲執法的嚴肅性、公正性以及法律的信用。
執法權無疑是「執法經濟」的天然「資本」,正是擁有執法權,少數執法人員才「有恃」而「無恐」。執法是權力的通行證,執法也可能成為權力的墓誌銘。
市場經濟有其自身的發展邏輯和發展規律,市場經濟應當是公權審慎介入的「經濟特區」,「潔身自好」的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拒絕與具有潛在的擴張性、侵蝕性的公權「親密接觸」的。權力是應當有疆界的,「有限權力」應當是現代法治政府的題中應有之義。「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的真實含義是:法治的確有其經濟維度,不過這種經濟維度主要體現為法律約束政府對經濟活動的不當干預,以及約束作為經濟人的不同利益主體的行為。請注意:允許與經濟活動打交道的只能是「循規蹈矩」的法律,而不是缺乏法律約束的赤裸裸的行政權力,更不是打著執法旗號的違法犯罪行徑。
執法的本質就是服務,就是為廣大納稅人提供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等服務性的「公共物品」,而絕對不是為私人或個別利益集團謀取私利。中國加入WTO之後,與政府部門轉變政府職能相適應的是廣大執法人員必須切實轉變執法觀念,在執法理念上盡快與國際接軌,嚴格依法行政、樹立服務型執法新觀念。對「執法經濟」說不,就是對執法者「大檐帽」上的國徽負責,對法律的嚴肅性和公正性負責,對人民賦予的執法權力的純潔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