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1-09-19 06:16:00作者:
農業與紡織品兩類,由於攸關國內民生工業的基本發展,一向是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最盛行之處,即使在中國大陸也不例外。號稱超過八億農業人口的中國大陸,入會後面臨美國、歐盟、加拿大、澳洲等先進農業大國的優質廉價農產品叩關,勢必對其農業造成重大衝擊,成為中共入會後對國內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最大變數之一。
中共在歷經十五年漫長的入會談判歷程,在與WTO各會員國達成的《農產品協議》中,主要就大陸農業的市場開放、國內補貼和出口競爭三大領域,做了相當規範與開放的承諾,一旦入會,中共必須履行協議規則。中國對外經貿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所長華曉紅分析,在市場開放部分,中共必須放棄現行所有對農產品的非關稅保護措施,國內市場保護僅剩關稅這道屏障,這對過去相當倚重非關稅保護措施的中共而言,對市場開放後的農業主控權將大大降低。
在國內支持部分,華曉紅認為,由於過去中共產業政策是以農業支持工業發展,並以工業和消費者為重,農民向來處於弱勢的地位,仰賴政府補貼極深。入會後,中共必須縮小農業補貼額度,勢將對農民生計造成極大影響。也因此,即使今年以來談判逐漸進入尾聲,但對於歐美等國提出,中共農產品補貼幅度應比照已開發國家標準的要求,中共卻一直不願退讓,最後才以變通的八.五%補貼額度達成協議。
至於不利的影響,首當其衝是國外農產品對大陸農產品市場的衝擊,尤其是缺乏競爭優勢的糧食作物等產品,衝擊將非常巨大,可能造成農業失業人口大增的問題,甚至撼動大陸社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