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專家博斯科(Joseph A. Bosco)撰寫的評論說,國務卿鮑威爾再次發現,當中國共產黨政府允許美國官員同中國人民直接講話時,舊事重現。
鮑威爾的訪問目的是中美飛機空中相撞之後為中美關係升溫。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說法,中國政府官員明確表示國務卿可以自由對中國公眾講話,表達美國的善意和對中美健康關係的承諾。 鮑威爾也利用這個機會溫和地提出人權和解釋美國對臺灣的立場。但這些片段在播出時都沒有了。正如往常一樣,國務院抗議,北京否認不刪節內容的承諾。
對於研究中國的人來說,這種模式已經很熟悉。
《大轉向》一書作者孟傑慕(James Mann)在論述中美現代關係史的書中講述了美國總統里根多次試圖對中國聽眾講話都徒勞無功的經歷。1984年4月,里根訪問北京期間,在人民大會堂發表講話,被假定是「實況轉變,不加刪節」。但中國官員推遲轉播,刪除了他讚揚民主和自由企業的片段。
在接受中央電視臺的採訪時,里根再次談到人權、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檢察官再次刪除那些刺激的詞句。在離開中國之前,里根做最後一次努力,他對復旦大學的學生談個人信仰和自由。這一次是實況轉播,但沒有翻譯成中文,嚴重限制了潛在的聽眾。
克林頓1998年5月訪問中國的時候,北京再次玩這種「貓和耗子」遊戲。儘管承諾同中國人民直接溝通,任何關於人權的詞句都被限制在缺乏事先注意的情況下,重播的內容就要經過編輯,報導更有選擇性。
美國人也可能認為電視轉播是中美關係中的小事。但控制中國人的視聽是共產黨政府壟斷權力的關鍵,中國嚴密控制任何涉及人權和民主自由的消息。
中國領導人完全理解里根同俄羅斯學生的講話對於蘇聯垮臺的影響。他們決心避免重蹈蘇聯和東歐覆轍,拒絕開放中國政治。江澤民在慶祝共產黨成立八十週年的大會上說,中國永遠不會重複米洛舍維奇(Slobodan Milosevic)的錯誤,不會愚蠢到允許自由選舉,堅決抵抗西方多黨制的影響。
評論說,華盛頓如果允許這種做法,美國方面並不是沒有代價。首先,中國在同意美方上電視之前總是要榨取某些東西;其次,刪節美國高官的話為中國政府服務,而不是為美國利益服務,似乎美國同意它的做法和鎮壓人權。第三,破壞了美國的信用,加強了共產黨的看法,美國談判的要求不值得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