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箝制新聞出版界的文件
統管中共意識形態的最高機構中宣部以及國家新聞出版署,最近針對新聞出版界動作頻繁,又是高調批評又是限期整頓,又是內部通告又是頒布文件,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求加強對新聞出版界的箝制。尤其是那份旨在清除有錯誤傾向出版物和編輯的紅頭文件,引起國際媒體震動。江澤民甚至下令要把這份文件下發到所有出版部門,以便對新聞工作者展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運動,並提高其「正確把握輿論導向的能力」。
對新聞出版違規者絕不手軟
文件除了規定重大腐敗醜聞、重要犯罪案件、天災人禍的新聞資料,須以新華社的通稿為準外,還發出了整頓新聞出版界的強烈信號。除了對違規編輯嚴厲處分外,對違規報刊將下再提出所謂的「黃牌警告」或改組編委,而是馬上永久撤銷執照。
文件列出的懲罰標準是:嚴禁發表猜測領導人變動的文章或報導,嚴禁發表呼籲在十六大政治改革的文章或報導,嚴禁發表違反四項基本原則的文章和報導,嚴禁發表違反黨和國家政策的材料,嚴禁發表色情、暴力的文章,嚴禁發表包括軍事和其它國家機關的材料,嚴禁發表威脅社會穩定或者反對中央少數民族政策的材料,嚴禁編造報導。
聯想到稍早時候中宣部下發的內部通報,就知道這份文件其來有因了。通報列舉的近期發生的媒體「十大違規事件」包括:安徽某報用「反腐敗要從制度入手,因為制度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做文章;北京某報鼓勵「民告宮」,鼓勵起訴政府和黨組織;廣東某報報導「文革武鬥」時,有意誤導;造成嚴重的政治事故等等。在中共這樣的政治環境之內,出現如此出格的報導確實不可思議。但從另一方面看,也暴露了中共治下的新聞出版界的無序,難以掌控。
近十家報刊成為整頓的祭品
事實上,中共當局對新聞出版界的整肅,從來沒有停止過,只不過五月份以來在加劇而已。最近被當局整頓、警告乃至關門的報刊包括廣東的《南方週末》、江蘇的《經濟早報》、河南的《大河報》、廣西的《廣西商報》,以及湖南的《書屋》、湖北的《當代名流》雜誌等等。《經濟早報》因在六月初刊登了一篇題為《性格決定命運,人性決定股性》的文章,以調侃的口吻,諷刺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對待深圳特區
優惠政策的不同態度,暗示了自稱足「半個上海人」的江澤民給上海過多優惠,冷落深圳。
而《河南日報》旗下的《大河報》,則因「輿論導向」出現問題,副總編輯馬雲龍被撤職,總編輯馬國強被點名通報批評。該報兩篇「問題文章」皆是為了揭露時弊,一是今年二月二十八日,全國醫療保險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該報以「靚女包圍醫改會」為題,揭露有近百名美女「包圍會議」,以美色誘惑,向代表推銷醫藥產品。另一篇題為《周口外商哭訴河南投資環境》的文章,記述外商對當地投資環境混亂、腐敗層出的批評。
廣受讀者歡迎的《廣西商報》被勒令停刊,原因是該報的揭露性報導惹怒了當地官員。至於《書屋》和《當代名流》雜誌遭到當局整肅,也是由於意識形態出了偏差。《書屋》是由湖南省出版局主管的雜誌,由於刊登了《現代化的陷阱》一書作者何清漣日前已出逃至美國)等自由知識份子的文章,正、副主編均被踢出了編輯崗位,以「匡正」其傾向。湖北省作家協會主管的、由著名女作家方方擔任社長的《當代名流》雜誌,亦因發表了社會賢達李慎之、戴煌、方方等十人聯名關注河南一冤案的公開信而被整頓。兩者的下場有所不同,區別在於《書屋》經過人員調整、思想整頓仍可出版,而《當代名流》卻被取締。
箝制意識形態決不放鬆
中共建政以來,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其中一點就是緊緊抓住意識形態主導權不放,亦即所謂想管理好民眾,首先要學會管住人的大腦。而現在大陸民眾的大腦開始出現思想觸角,尤其是知識份子的思想近年來尤為活躍,當局擔心出現在報刊上的批評性文章,特別是呼籲中共十六大進行政治改革的文章,將引起幹部和群眾的思想混亂。此外,政治與經濟分而治之,也是北京的執政法寶。中共實施了二十多年改革開放政策,經濟愈來愈與國際接軌,民眾對資訊的接觸也已相當迅速,但當局對傳媒的控制,與二十多年前相比,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於國際社會的批評,並不影響北京強力推行收緊意識形態管理政策。儘管中共領導人江澤民連續四年被世界保護記者委員會評為「新聞界十大公敵」之一,儘管中國大陸被指是世界上監禁記者數目最多的國家,北京領導集團依然我行我素,絕下會為外界的批評所動。
過去如此,現在還會是如此。目前頻繁對越軌報刊開刀,也許正是江澤民等人刻意要做的一件事,目的在於明白無誤地告訴世人,北京絕不會因為加入世界貿易而輕易對外開放被視為其致命穴道的新聞出版業。(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