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並非傳說那樣矯詔篡位


根據康熙皇帝的遺詔,他的第四個兒子雍親王胤禛繼承了帝位,是為雍正皇帝。詔書中用滿文和漢文合璧寫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極,繼皇帝位。"

據歷史記載,康熙末年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鬥爭,太子幾立幾廢,諸皇子間結黨爭鬥,互不相讓。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69歲的康熙帝駕崩。次日,由皇四子胤禎的「死黨」--執掌京城兵權的隆科多宣布康熙遺詔,宣稱由胤禎繼承皇位,且採取一系列非常措施,規定「諸王非傳令不得進」大內(皇宮),並關閉京城9門達6天。是月20日,胤禎在太和殿登基,頒布即位詔書,是為雍正帝。

由於黨爭激烈而又複雜,雍正帝上臺時又採取了這許多非常措施,因而在當時和以後的社會上與史學界,都對雍正繼位的合法性議論紛紛。這是封建專制政治的神秘性與殘酷性導致的必然結果。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雍正帝矯詔篡位,說康熙遺詔原為「皇位傳十四子」,胤禎唆使死黨隆科多將遺詔中的「十」改為「於」,使之變為「皇位傳於四子」,從而使胤禎繼位取得了合法性。

按清代文書制度,書寫詔書時,必定在皇子名字前面冠以「皇」字,違錯不得。假若遺詔中是「皇位傳十四子」 ,那末在「十四子」之前一定要冠以「皇」字,即應是「 皇位傳皇十四子」,這樣就根本不可能將「十」字改成「 於」字(改了也沒用)。而且在清代,「於」與「於」並不通用,事關國體與皇位繼承的大事,寥寥數語的詔書不可能出現錯別字。因此說康熙帝不可能留下這樣的遺詔,皇四子胤禎也不可能作如此拙劣的篡改。

史學界經過多年研究,認定康熙臨終前確實是準備傳位給胤禎的。理由如下:第一,康熙晚年曾多次講,要在諸皇子中選個「堅固可托之人」作嗣子,這顯然是指皇四子胤禎,因為只有胤禎在多年輔佐朝政中表現得性格剛毅、精明務實,遠遠高出其他皇子;第二,據史料記載,康熙病危之際,特地將正在齋戒祭天的胤禎召來,三 次面見,非同尋常,當有特殊使命;第三,康熙晚年特別寵愛胤禎的次子弘歷(即後來的乾隆皇帝),認為這個孫子有「英雄氣象」,將來要繼承皇位。由愛孫而及乃父,康熙對胤禎又增加了好感,終於決定將皇位傳給已經44歲的胤禎,也是情理中事。以上史實記載於清代多種史料中,也記載於《朝鮮李朝實錄》中,因而是可信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