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运璿 科技‧人文纪念馆”大门。
回溯民国38年政府撤退来台初期,内外交迫、百废待举,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也是一个奋发有为的年代!艰困中看见勇敢、坚持与希望。
“不要谈无力感,而要想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是伴随一个赤贫农家孩子一生的信念,他坚毅果敢、睿智廉洁,带领台湾走过缺电期、中美断交、两次石油危机等国难,渡过一次又一次困境,谱写经济奇迹和传奇历史!他是“孙运璿”,一个值得台湾人永远记住的名字。
拜访“孙运璿科技‧人文纪念馆”
火伞高张的夏日午后,蝉声唧唧,蓝天白云下。我怀抱崇敬之心,拜访位于台北植物园旁的“孙运璿科技‧人文纪念馆”。
矗立于幽静庭院内的院长官邸。
院长官邸由当时流行的和馆、洋馆并存组成。
孙院长最爱的鱼池。
经过绿意盎然的植物园,再沿着一道斑驳坚硬的石墙,来到矗立于幽静庭院内的一栋红瓦白墙建筑。这是孙运璿担任行政院长后,蒋经国总统考量原济南路官邸有安全顾虑,将原来的台湾银行宿舍更新改建成院长官邸,由当时流行的和馆、洋馆并存组成。四周有翠竹、老树、步道环绕,有夫人亲手栽种的玉兰花,和院长最爱的鱼池,如今仍有锦鲤悠游其中。
孙运璿自民国69年入住至离世,共居住26年。任内许多重要决策、施政方针都在此构思,一景一物皆充满了历史回忆,现已列为市定古迹。
孙院长端坐庭院、仰望前方的放大照片。
一进官邸大门,呈现眼前的是一幅西装笔挺的孙院长端坐庭院、仰望前方的放大照片,面容慈祥而坚毅。从常设展认识院长为国为民奋斗的一生事迹,影片、文字稿、电子书、手稿字迹、珍贵文物……“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仿佛撷取近百年岁月精华浓缩于一室之内。
幼年家贫 发愤苦读
来自山东农村的孙运璿幼年家贫,因父亲外出求学,常遭亲戚欺凌。父亲重视教育,返家时经常以一些民族英雄忠孝节义的故事勉励他。
天资聪颖的孙运璿原本想当文学家,但后来在哈尔滨当法官的父亲告知“中国需要工程与俄文人才,为国家争取权利”,于是听从父亲的话,12岁就离家到哈尔滨就读俄侨子弟学校。孙运璿在天寒地冻的异乡忍受艰苦的生活,也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吃的东西不喜欢,闭着眼睛也要吃下去,俄文课本看一遍不懂,看十遍就会懂,慢慢就习惯了,遇到困难就要想办法克服。”
14岁时,孙运璿就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大学时成绩优异,每年都获得奖学金。他省吃俭用,到月底把剩下的钱寄回家给母亲,立志发愤读书,为母亲争一口气。
抗战撤退 拆运电厂
民国18年日寇入侵山东,民国20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东北,欺压、屠杀百姓,建立伪满洲国。大学毕业后,孙运璿和少数同学不愿在日本人的铁蹄下生活;然而日本人也不想让有专长的年轻人回国参加建设。于是他们想方设法,乔装成做买卖的商人搭乘火车,历经一路惊险才回到关内。
电力是工业之母。民国24年孙运璿的机电专长因为一篇〈配电网新演算法〉获得《工程杂志》论文奖第一名,自此受到政府倚重。他随政府撤退到湖南设置电厂,支援工业中心用电。
民国26年“七七事变”揭开全面抗战的序幕。民国28年日军进逼湖南,孙运璿受命拆运电厂设备到昆明建新电厂。但是如何拆、如何运全部得自行克服万难完成。其后,他随政府往南撤,办小电厂以供无线电信联络。
接着孙运璿又接到命令,要将已抢运到陕西宝鸡的连云港电厂设备送到四川自流井,以免沦入日本人之手。他和伙伴们花了3个月,想方设法,找来赶骡的“把头”组成18只骡子的骡队,在险峻的山路和悬岩峭壁间,载运20吨重的大锅炉和大小设备,小心翼翼前进,终于为国家保存了这批宝贵的机器,而领头的孙运璿当年只有26岁。
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抗日战争获同盟国协助。这期间政府为胜利后的接收复原做准备,派出一批学有专精的年轻人到美国见习。孙运璿到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管理局学习建设水力发电厂的相关知识,看到比以前建的电厂大百倍、千倍发电量的水坝,大开眼界。
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他受命前往辽宁接收日本留下的原占领区及军事设备和物资,不料当时中共已趁势坐大,抢先进驻,俄国势力也插足东北,情势丕变。所幸临上飞机前10分钟,孙运璿接到一通电话,而暂缓行程,否则恐凶多吉少。
点亮台湾 促进外交
二次大战期间,台湾这个日军补给岛上的重要军事和经济据点,被轰炸得体无完肤,供电系统只剩1/10。民国34年底,孙运璿奉命来到台湾复电,但三千名电力公司的日本技术人员即将被遣返,日本人扬言“3个月后台湾将一片黑暗”。
孙运璿在人力、物资样样紧缺的情况下,“没有办法中想办法”,到学校找来几百名工专学生拼尽全力抢修。5个月内他们就成功恢复全省80%的电力,打破日本人的预言,点亮台湾!
孙运璿勘查是否可以兴建达见水库(今德基水库)和如何将电力送过中央山脉。
运用美援推动工业化。
蒋中正总统于纪念碑上题字“光被八表”、“利溥民生”。
民国40年,孙运璿领导台电沿古道架设输电铁塔,以木瓜溪丰沛的水力发电,用长约40公里的东西联络线将多余电力传送到西部,为国人自力完成“东电西运”的创举。蒋中正总统特于纪念碑上题字“光被八表”、“利溥民生”,表彰此工程“将光明带至八方地表,造福大众民生”。
孙运璿高瞻远瞩,知人善任,爱护部属——他跑遍台电每一个山巅海角的服务所慰问员工;乘坐车门摇摇欲坠的拼装吉普车,到各工地亲切问候每位工人,向他们敬酒、致谢,和他们一起睡工寮。孙运璿更身先士卒,带领台电人上山下海,曾经亲自下到日月潭山崩处,冒险深入地下损坏的大水塔抢修设备;陪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总地质师上山勘查,走荒凉山路和危险至极的栈道……
任职台电十余年的孙运璿,他是台电人永远怀念的“孙老总”。台电在他卓越的领导下,团结奋斗,上下一心,建设了9所水力电厂,3所火力电厂;完成东西输电线路和电力系统供电网等;并推动乡村电气化——为台湾经济起飞奠定良好的基础。
长女孙璐西出生,夫妻俩快乐迎接宝贝。(以上图片来源皆为摄影:赵苹/看中国)
由于孙运璿在台电的优异表现,民国53年,世界银行想要以高薪聘他去尼日利亚主持电力公司。他陷入两难。一方面这位两袖清风的台电总经理“太穷了”,包括从家乡来投靠他的亲戚们,一大家子二十余人都靠他微薄的公务员薪水生活。寅吃卯粮,每个月发薪时,夫人就得赶紧买好孩子一个月的奶粉,月中薪水用尽,便拿出陪嫁的首饰讬朋友跑委讬行典卖。另一方面,远赴非洲将无法陪伴母亲和照顾年幼的孩子,也得离开情感深厚的台电大家庭。
最终,蒋中正总统指示他前往尼日利亚,促进中奈国民外交。搭机离境时,松山机场挤满了依依不舍送行的同事和民众。
不料,后来尼日利亚政变。他不畏险阻,推动尼日利亚电力公司管理革新,尽力完成尼日河开发计划,增加尼日利亚发电量88%,也婉拒双倍薪水续约留任的优渥条件,如期回国。
(未完待续)
(转载自《看杂志》第2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