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放下偏見和接納情緒,煩惱也能化為覺悟的種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談到正確地對待我們的情緒,很多人腦子裡會出現一幅刻板的畫面,必須面容平靜,不能生氣不能大笑,不能哭,甚至不能有一絲絲負面想法,別人讓做啥就要做啥,不能拒絕,再苦再累也不能抱怨,隨叫隨到,有求必應,彷彿只有這樣才稱得上是正確對應的標準。有人還刻意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不會生氣的完美形象,然而真相恰恰相反,內心的情緒一直以來非常活躍,你只是表面上在壓抑情緒並非修行,與其表面上做到「不動如山」不如學習如何看見情緒,覺察情緒。
對待情緒的正確態度是覺察,對待情緒也是正確認識並接納、將它轉化為覺悟的力量。事實上情緒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有助於我們覺悟的正面因素,是幫助我們認清業力和心性的鏡子。當我們學會用智慧觀照情緒時,便能從它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走向真正的平靜與自由。將情緒當作自己的孩子,用慈悲心去擁抱它,透過內心的接納我們能緩解情緒的強度並為後續的觀察打下基礎。
情緒其實是來自業力的能量,每一份憤怒,焦慮,恐懼都是業力的顯現,是潛藏很深的執著和習性,這些情緒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身體,引發疾病,如果抗拒或壓抑,情緒的力量不但不會減弱,反而會更加強烈甚至以更具破壞性的方式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就像一個壓力鍋,越施加壓力,內部的壓力只會越大,直到有一天爆炸。所以佛法提醒我們不要抗拒情緒而是以智慧的方式去接納它,因為只有接納才能化解情緒。以下和大家分享兩個在情緒中修行的方法。
第一步:不逃避,直面情緒
當情緒來臨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逃避或壓制,因為情緒讓我們痛苦,而痛苦是因為被執著於自己而牢牢綁住。誤把情緒當作我的,或覺得情緒是敵人,實際上情緒就像天上飄來的雲,它們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對此我們第一步就是靜觀,用清晰的覺知面對情緒,而不是試圖消滅它。你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深呼吸,把注意力帶回自己的身體,問問自己此刻感覺到什麼情緒?是悲傷還是憤怒?還是焦慮?不要急著給出答案,只是靜靜感受到它的存在,當你感受到情緒時,不要對它進行評價,比如我不該憤怒,這情緒不好,我為什麼會這樣?這些念頭會再次把你帶入情緒的漩渦中。
相反你需要像一個旁觀者一樣,冷靜地觀察它,看看它藏在身體的哪個部位,是胸口、胃還是喉嚨?感受情緒的能量,是緊繃還是發熱或是心口疼。以上這些純粹的觀察是修行的起點,這第一步非常重要但卻被很多人忽略。我們遇到痛苦情緒時,經常不想看,怕「觸景生情」而選擇迴避。但任何情緒出現都有其原因和歷程,它之所以產生是因為某些內在需求或外部衝擊。
悲傷焦慮等負面情緒是在提醒我們某些部分需要被正視。靜觀的意思是仔細看,認真看,帶著好奇帶著慈悲心看著那股情緒是如何在身體裡或心中湧現,不要急著貼標籤或判斷,更不要假裝自己沒有那份苦。比如當焦慮的情緒升起,感受胸口是否發悶,呼吸是否變淺?心跳是否加速?這些身體信號都幫你看見焦慮在哪裡。
你就是靜靜地看,就好像在觀察一朵綻放的花朵,無論好壞,你不評價,只是把它看得清清楚楚。這個觀察的步驟裡最忌諱的是否定和抗拒自己的情緒。例如不要對自己說,我不該生氣。抗拒是一種排斥的能量,只會讓你更緊張,所為「不斷不常」就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去刻意斬斷情絲,也不要故意抓住不放,而是保持如實的覺知
第二步:命名情緒並接納情緒的存在。
觀察情緒後接下來是命名它。這一步的目的是讓我們對情緒保持清晰的覺知,而非與之糾纏,當你說出我現在感到悲傷或憤怒,你便拉開了與情緒之間的距離。歷史上的修煉認為,所謂情緒乃五蘊之影,非實非真。當你命名情緒時,它的力量便會被削弱,這是因為情緒的本質就像天邊飄忽不定的雲,它依附於我們的執念和業力,一旦被我們看清就失去了控制我們的能力。
接納情緒的同時請提醒自己,這股情緒不是我,只是我心頭的一片雲,內在流動的一股能量。我不需要抗拒它也不需要被它掌控。這種接納的態度能幫助我們在情緒中找到內在的平靜。當我們穩住心能觀察到情緒時,就能順利進入到第二步,命名情緒。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標籤」,當我們為情緒貼上標籤後就有助於我們認清它,情緒會像被柔和的光所照亮,不再是黑暗中無形卻可怕的怪物。命名的過程包含了「承認其存在」,也就是說你先不急著擺脫它,而是跟它說,你好,我知道「焦慮」你現在在我的身體裡。
很多情緒最痛苦的時刻不是它的強度,而是我們對它的抗拒。當我們放棄對它的評判而是轉為親近與理解,你會發現雖然情緒還在,但它的力量卻慢慢減少,就像一隻被看見並被安撫的小野獸,此刻情緒不但不是你的敵人,反而是一盞燈引領你往內心深處走去,裡面可能埋藏著許多舊的創傷和執著的糾結。透過命名與承認,你慢慢鬆開執念的鎖鏈,也看見過往自己曾經忽略的心靈風景,也就是因為你看見和理解,真正的轉化和覺醒才會發生,本性就在這過程中被喚醒。
本性就在這過程中被喚醒。(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當你完成以上兩個步驟後,你會發現情緒的力量正在逐步減弱,而你的內心卻越加平靜,這就是本性被喚醒,你不再被情緒驅使而是能以平靜的心態從容地面對每一個當下。當我們不再抗拒情緒,而是用智慧關照它,情緒便會從業力的束縛中解脫,成為我們覺醒的助力,這是一場從地獄到涅磐的旅程,而情緒則是那把打開解脫之門的鑰匙,當我們能以正念接納情緒,並透過關照認識到它的本質,我們就能把情緒轉化為覺醒的力量,這種轉化不僅能幫我們脫離痛苦,還能讓我們逐漸觸及本性,進而實現安寧。
所為「地獄」正是內心被情緒和執念困住的狀態,很多人在負面情緒爆發的當下覺得自己像身處地獄,沉溺於悲傷、焦慮或憤怒中,但如果你壓抑情緒則如同試圖在煮沸的鍋子上蓋蓋子,情緒的能量會在內心積累,隨時可能爆炸,或以疾病的形式在身體上釋放。
所有的情緒本質上都是沒有依附的浮雲,它並非固定不變,如果我們選擇壓抑而非接納和靜觀,情緒就成為我們心靈的枷鎖,讓人困於痛苦的輪迴中。情緒並非敵人而是我們修行的老師,每一次情緒的升起都是瞭解自身深層問題的機會,壓抑情緒會阻礙我們看清情緒背後的根源,從而錯失從情緒中覺醒的契機。情緒是我們修行路上的試煉,是幫助我們破除執著的重要工具。
當你面對情緒不再以為「它就是我」,而是以觀察者的身份去理解去承認時,你便在鬆開自我執著的那個結。很多人害怕焦慮或憤怒,覺得那是「我的」壞情緒,滅幻相是指看穿幻相,看穿情緒就是一片雲,不必與它捆綁或認同,它最終會離開的。
焦慮不是「我」,憤怒也不是「我」,所有情緒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我本具的清靜心仍然存在那裡。當你實踐「靜觀」和「命名情緒」兩個步驟,漸漸破除自我對情緒的執著,就會發現之前看似漫長的煩惱之河,其實是可以渡過的,這就是真正的「得大自在」。
當你大自在了,你不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反而能駕馭情緒,將負面能量轉化成成長的力量。你若以靜觀和命名的方式與情緒相處,就會發現地獄不是永恆的,反之每一次的情緒波動都蘊含著自我認知和心靈升華的可能,只要我們願意放下偏見和抗拒接納情緒,煩惱也能化為覺悟的種子,在心中茁壯成長。情緒不是修行的障礙而是通往覺悟的橋樑,通過正念接納與關照情緒的本質,我們可以將其轉化成智慧。
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是在每一個當下不斷練習覺察的過程,或許第一次面對情緒時,你仍然手忙腳亂,或許第二次好一點,但還是常常忘記「靜觀」,不過隨著次數增多,每一次離「大自在」更近一步,現在就試試看,感受這份覺悟的力量。如果覺得這篇的內容對你有所幫助,不妨在留言區留下一句「喚醒本性」,歡迎您分享自己的實踐和感受。
責任編輯:申思茗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