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是指天氣開始轉涼,而非真正出現大火。(圖片來源:Pexels)
仍值酷暑的七月,氣候悶熱無比,令人備感難受,而立秋是節氣中的(黃曆)七月節,古人有流傳給後人關於「七月流火」的現象,並強調七月節要戒流火。只是,古人說的「火」是指什麼呢?若我們把「七月流火」拿來形容天氣炎熱,可就會鬧出笑話了!
話說大家總不免會望文生義,將「七月流火」視為文雅的形容詞,但若真要如此使用,可就誤會大了。其實,「七月流火」是指天氣開始轉涼。那麼,「流火」又是指何處、何時的火呢?
根據《大戴禮記‧夏小正》所載,夏曆五月「初昏大火中」,這點出當時的五月黃昏,天空中出現了「大火」,而那「大火」正是指星星。所以,看到「初昏大火中」也就成為仲夏的標誌了,而古人還觀察到「大火」正位於心宿(又稱商宿)的地方,並將之稱為「心宿二」。那是一顆又紅又亮的恆星,在西方星系中正處於天蠍座心臟位置的α主星。
不過,說也奇怪,這樣火紅的恆星究竟是怎麼產生「流火」呢?為什麼會讓古人說要「戒流火」呢?
其實,「流火」一詞出自於《詩經‧豳風‧七月》,文中描述夏朝末年公劉(后稷之曾孫,周室的始祖)率領子民從邰搬遷到封地雍州岐山之北的豳(現今陝西彬縣)。透過這一篇名作,後人從中了解當時的月令節氣及人民的生活作息。詩文中所說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指「七月火星移向西,九月忙著授寒衣。」因為當時的七月間仍可在天空中看見「流火」現象,因此九月得要準備禦寒的冬衣。至於另一句「七月流火,八月萑葦」,則是指「七月火星移向西,八月割葦好日子」的意思。
關於「七月流火」,孔穎達〔詩經疏〕有云:「於七月之中,(星宿)有西流者,是火之星(大火)也,知是將寒之漸。」這話說明黃曆七月的晚間能觀察到「流火」這種星移現象。當人們看見天空出現大火朝西移動,會將之視作夏暑漸退,秋寒將至的標誌,這也是古人說要「戒流火」的原因所在。孔穎達的註釋,應當是從地球自轉的角度觀察所見。
根據漢朝《毛氏傳》所載:「火,大火也。流,下也。」當時應該是在黃曆七月的黃昏(約莫六點鐘),古人看見出現在西天地平線上大約三十度位置的星空「大火」在移動,到了晚上八點鐘,「大火」就移到了地平線,而這顆「大火」西流下地平線的過程,就是所謂的「七月流火」。
當看見「七月流火」這一自然現象時,正值初秋。由於時人的生活物資均來自手工生產,所以得快一些準備好製作冬衣的物料,這才能趕上「九月授衣」,等到天氣轉寒,就太晚了,勢必得忍受嚴冬的苦寒。所以,古人所說的「戒流火」,就是提醒人們必須注意到暑退秋至,天氣將要變得寒冷,必須盡早準備保暖的冬衣。
關乎星空現象及地球轉動規律的「七月流火」,直至今天還時常被拿出來引述。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